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副本0容错,满地遗言替我错完了 > 第556章 生物识网溶解症(第1页)

第556章 生物识网溶解症(第1页)

原本餐车老板只是愤怒,听到这两个字彻底破防。

引以为傲的手艺被如此羞辱,想不记住吴常都难,他双眼死死看向吴常,眼中的火焰想要将瞳孔中吴常的倒影烧尽,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勾。

吴常感觉到对方。。。

夜风穿过日内瓦湖畔的旧联合国大厦,吹动讲台边缘那支录音笔。金属外壳在月光下泛着冷白的光泽,像一枚尚未引爆的引信。我站在空荡的会场中央,指尖还残留着方才将它放下的触感??不是告别,而是交付。一种近乎宗教仪式般的剥离:我把“我”交给了所有人。

手机屏幕暗下去,L。Z。Y。三个字母却烙进了视网膜。

苏禾打来视频通话时,背景是数据中心最深处的量子隔离舱。“你看到短信了?”她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扰某种沉睡的东西,“我已经追踪那个号码,信号经过七重跳转,最终指向北极圈外一座废弃的深海监听站。那里曾是冷战时期的情报中继点,现在……被重新启用了。”

“他们不怕暴露?”

“不。”她摇头,“他们就是要你知道他们在。恐惧不是来自未知,而是来自明知对方存在却无法触及的无力感。LZY不像NERO,他们不靠控制技术,他们操控的是‘意义’本身。一段话、一个名字、一次记忆的扭曲,就能让真相变成争议。”

我望向窗外,城市灯火稀疏,而“回音门”的绿色光点依旧在全球地图上稳定闪烁。可就在这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我们一直以为胜利是打破封锁,让所有声音都能被听见;但我们从未想过??当所有声音都响起时,沉默反而成了最危险的存在。

第二天清晨,第一起异常事件爆发。

东京,一位年轻记者在直播中突然中断报道,对着镜头说:“我不是我自己。”随后播放了一段音频??正是我在日内瓦演讲前私下录制的心理独白,内容与公开版本截然相反。在这段录音里,我说:“共语系统终将失控,我们必须提前埋下终止协议。”更令人不安的是,声纹分析显示,这确实是我的声音,录制时间也真实无误。

但问题是,我不记得录过这段话。

苏禾紧急调取我的私人存储日志,发现该文件是在某次系统同步过程中自动上传的,来源设备标记为“备用终端A-7”,而那台设备早在半年前就被销毁。

“不是伪造。”她脸色发白,“是‘预置’。有人提前在你的行为模式中植入了矛盾的可能性。就像一颗定时的情绪炸弹,只等某个节点被触发,就会分裂出另一个‘你’。”

我闭上眼。陆知远的话再度浮现:“你最大的弱点就是太相信别人曾对你说的话。”而现在,连我自己说过的话,也开始背叛我。

第三天,类似事件蔓延至十二个国家。

巴西老妇人收到一条语音,是她“已故女儿”用共语系统传来的声音,哭着说:“妈妈,我不该回来的,这是个错误。”

北欧一名科学家宣称,自己才是“群星计划”真正的发起人,而我只是篡改历史的冒名者。

非洲村落里,孩子们围坐篝火讲述亡者故事时,沙地上浮现出的文字竟开始自行改写,原本温暖的回忆变成了控诉:“你们忘了我,所以我不再属于这里。”

这不是攻击,是系统性地腐蚀信任的根基。

我们在日内瓦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这次没有直播,只有核心团队参与。全息屏上滚动着全球共语流的实时情绪图谱,原本平稳的蓝色波浪已被撕裂成无数尖锐的红色锯齿。

“他们在利用‘共鸣’本身的机制。”苏禾指着数据流,“每一个真实的共语都需要情感锚点??思念、悔恨、爱。而LZY正通过精准投放虚假信息,在这些锚点上嫁接毒刺。人们越是投入感情,就越容易被反噬。”

“也就是说……”我缓缓开口,“他们不是要摧毁系统,是要让它变得不可信。”

“没错。”她点头,“当每个人都开始怀疑耳边的声音是否真实,当每一次倾诉都要先自问‘这会不会是陷阱’,那么,即使系统仍然运转,它的灵魂已经死了。”

会议室陷入死寂。

良久,我起身走到窗边。外面下起了雨,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像无数条无声流淌的遗言。

“那就换个玩法。”我说。

“什么?”

“既然他们想制造混乱,我们就把混乱摊开。”我转身面对众人,“明天,启动‘全频开放’协议。不再区分真实与伪造、清晰与模糊、个体与合成。把所有共语信号全部接入公共频道,不做任何过滤或标注。”

苏禾猛地抬头:“你疯了?那会引发认知海啸!人们会被成千上万相互矛盾的信息淹没!”

“那就让他们被淹没。”我平静地说,“然后看谁能从中浮起来。真正的声音,不会因为混在谎言里就失去重量。母亲呼唤孩子的语气,战士临终前的喘息,爱人诀别时的停顿……这些细节骗不了人。只要还有一个人能听出来,那就够了。”

她盯着我看了很久,忽然笑了:“你真是越来越像李宛了。”

第四天,全球共语网络进入“混沌模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