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老乡见老乡(第1页)

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老乡见老乡(第1页)

宁卫民的成功从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光鲜。

从他这辈子开始正式经商的那天起,他就清楚自己是一个有操守和人情味的华夏商人,他不可能,也不应该变成犹太人那样只认钱不认人的市侩鬼。

所以他一直秉承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在做人,在做事。

而他也因此受益,扩充了人脉,积攒了人情,获得了名声,壮大了自己的隐形实力,可以说是好人有好报的双赢。

到目前为止,尽管对有些事情,宁卫民只是亲手起了个头,给其他人提供一个思路,然后又投入了不多的一点资本。

但事实证明,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其实缺的往往不是做事的人,而是一个有远见,有实力,又有担当的带头人。

而只要有了这么一个人,好些事儿就是水到渠成一样的容易了,根本不用这个带头人去做什么,很多事情就会自己运转起来。

1990年12月初的东京成田机场,铅灰色的天空刮起了让人冷彻入骨的寒风。

那丰盛呜呜的嘶吼,像极了机场门口那三五成群,那一小堆,一小堆的沪海人充满怨气的牢骚。

他们都是从国内来日本“淘金”的人,第一次来到东京。

这一年,既是日本经济明显走下坡路的一年,也是国内出国潮越发疯狂的一年。

由于国内普遍流传着由于人才流失过大,国家将对出国人员加以限制的谣言,好多想出国的人都变得急躁起来,于是等待办出境手续的人骤然增加。

尽管政府极力宣传,说国家政策没有变,不要听信谣言。

但毕竟“拥堵”已经发生了。

国内的人还就是这样,人越多就越爱挤,生怕自己被落下,

所以即使明知是“谣传”,但因此“涌现”的需求却仍然是加倍的,于是乎出国的队伍再度急速扩容,许多人都不惜砸锅卖铁,甚至全家举债,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跑到国外来。

日本由于距离共和国较近,经济又发达,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首选之地。

尤其是沪海,因为地理便利、签证政策宽松、及文化相似性等多重因素,更是把日本当成了出国的主要目标地。

但可惜的是,日本的经济崩盘对国内来说,还属于没有多少人能了解的消息。

客观上的信息闭塞,就导致今年来日本“淘金”的这些国内同胞,充满了盲目性。

他们压根不就不清楚,此时的日本是什么状况??早已经不像前些年那么好赚钱了,现在就连日本人都在找工作。

而且由于出国需求骤增,在国内吃这行饭的人也多了,那就难免鱼目混珠,存在着大量违规操作的,和丧良心的黑中介。

像现在机场门口这些海人,都是倒了霉踩了坑的人??答应今天来接他们的人根本就没来。

他们今天才刚下飞机,来到异国他乡,就被困在此地了。

甚至有些个别的人,已经站在这里等了三个小时了,这可有多急人呀!

王秀莲把藏青的旧棉袄裹得更紧了些,冻得发红的手指反复摩挲着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中介收据。

这是她和丈夫省吃俭用大半年的积蓄换来的“希望”,写在上面的“负责安排接机和住处”的字迹早被她的手汗涸得发虚。

她心里发慌,总觉得那模糊的字迹像个嘲讽她的鬼脸。

肚子里更饿的难受,烧心烧肺。

她现在是真的后悔了,早知道当初就该听邻居阿婆的话,别信什么‘出国淘金”的鬼话!

可问题是后悔也晚了,抱怨没用啊。

她心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先想个办法离开这里,设法安顿下来,之后再找那个骗了她的张金龙,好好算算这笔账。

“这都快天黑了!居然还没有人来,张蹄膀那王八蛋准是卷钱跑了!”

穿皮夹克的阿明往地上啐了口带血的唾沫,他和王秀莲都是通过同一个人办出来的。

沪海人喜欢把胖子叫蹄膀,他口中张蹄膀就是张金龙。

而为了凑这笔出国费,阿明他把家里传了两代的老房子都抵押了,所以此刻声音里全是哭腔,急得都快上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