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714章 这种操作(第1页)

第1714章 这种操作(第1页)

新房里一片静谧。

偶有烛花啪一声极小的声响。

周时阅环顾了一下房间。之前新做的那个壁橱里应该是已经的收拾进了陆昭菱的衣物。

墙边的妆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盘首饰,是今天陆昭菱佩戴过的,取下来之后都放在那里。

窗台旁边小角几上还放着一只新的梅瓶,里面插着夏季的时候庆嬷嬷让人剪下来,然后处理过的莲蓬。

听嬷嬷说是有多子多福之意,但是除去那意思,现在摆放在那里,倒是让这新房里多了几分雅致,莲蓬的枝上也用小小的。。。。。。

夜雨重临太湖,比那年更深、更冷。湖心小筑的灯依旧未熄,像一颗沉在水底的心,不肯随波逐流。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回应着地脉深处某段尚未说完的遗言。王妃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旧玉笔,笔尖悬于纸面,却迟迟不落。她已不再为符而画,只为记??记那些曾在语林碑前低语的人名,记那些因一句真话而被革职、流放、甚至消失的守音使。

念真立于窗边,披着素色斗篷,肩头微湿。她刚从北境归来,带回三十七封无主书信,皆是边军将士临终前所托,愿将真相交付“人间语”收录。其中一封,字迹潦草,墨渍混着血痕:“我杀了同袍……只因他发现了主帅私通敌国。他们说这是‘稳边之策’,可我知道,那是卖国。”

“娘。”念真转身,声音很轻,“有人开始怕了。”

王妃抬眼,目光如古井映月。“怕什么?”

“怕听见。”念真走近,将信件轻轻置于案上,“西北两州已有官员下令禁设语林碑影,称其‘惑乱民心’。更有士绅联名上书,请求朝廷收回‘百姓问政会’之权,说‘民智未开,不宜议政’。”

沈知白推门而入,蓑衣未脱,眉间凝霜未化。他将一卷竹简放在桌上,声音低沉:“这是昨夜截获的密函,来自宰相府。里面提到要重启‘静默令’??凡传播语林碑内容者,视同谋逆;凡设立伪诉亭者,官府不予追责,反授‘清谣功’。”

苏挽晴冷笑一声,自梁上跃下,手中握着半片烧焦的听符:“我已经查到了,那些被焚毁的语林碑,并非只是普通纵火。有人用了‘噬言火’,专烧言语精魂,连残响都留不下。这手法……只有当年静默卫中的‘灭音司’才会。”

“灭音司?”沈知白皱眉,“不是早在先帝年间就被裁撤了吗?”

“裁撤的是名册。”苏挽晴眼神锐利,“不是人心。有些人,从未真正放下刀。”

王妃缓缓合上手中的册子,封面写着《人间语?卷九》。她起身,走到墙边,推开一道暗格,取出一块黑曜石碎片??那是第一座语林碑遭焚后唯一未毁的部分。她以指尖轻抚其面,低声念道:“承言契虽毁,语脉不断。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就一定能听见。”

念真忽然跪下,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铃铛,铃身刻满细密符文,中央嵌着一颗琥珀色晶体。“我在北境荒庙中找到的。守庙的老僧说,这是‘共鸣铃’,三百年前由初代言师所铸,能唤醒所有曾通过语林系统传递过的言语。但它有个条件??必须由至亲血脉共同摇响。”

王妃怔住。

“我和您一起。”念真仰头,眼中泪光闪动,“就像小时候您教我说第一个字那样。”

风骤止,湖面如镜。

母女二人并肩立于厅中,双手交叠握住那枚古铃。王妃胸前的符牌微微震颤,发出低吟。当她们同时用力??

叮??

一声清越铃音破空而出,瞬间扩散至四野。远处山峦回应,近处湖水微漾,仿佛天地都在倾听。紧接着,无数声音自虚空浮现,层层叠叠,交织成河:

>“我不是贼……我只是想给孩子买支笔。”

>“我弟弟因为被抄袭才落榜,后来病死了。”

>“吾无恨世人,唯憾未能再见江南春。”

>“我杀了同袍……可我不想再骗自己了。”

这些曾被听见、又被埋藏的声音,此刻尽数归来,如潮水般涌入残碑碎片。黑曜石开始发烫,裂纹中泛起幽蓝光芒,竟缓缓重组,恢复原形。一道虚影浮现空中??正是那座最初的语林碑,在灰烬中重生。

苏挽晴动容:“这是……语灵归位?”

“不止。”陆沉不知何时现身门外,身后跟着十二名年轻守音使,人人手持玉笔,耳坠银光流转。“这是‘集体记忆共振’。当千万人曾真诚诉说过,他们的言语便不再属于任何一人,而是成了世界的底色。哪怕碑倒灯灭,声仍长存。”

沈知白望着那重燃的符芯,喃喃道:“所以……我们从未失败。”

“也没有胜利。”王妃轻声道,“但我们赢回了时间。”

翌日清晨,长安西市。

一座新碑悄然矗立,比原先更高、更宽,碑体由七块黑曜石拼合而成,象征七大州百姓共持真相。碑顶镶嵌着那枚共鸣铃,随风轻晃,每响一次,便有一段过往之声自动播放。人们发现,如今无需再进诉亭交换,只要心怀诚恳,靠近碑身即可听见一段与自己命运共鸣的遗言。

第三日,太子亲自前来,带来皇帝亲笔诏书:即日起,废除“谤议律”,允许民间编修史书;所有语林碑列为国家圣物,受律法保护;凡破坏者,不论官职高低,一律流放极北苦寒之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