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578 说好的松弛感呢(第1页)

578 说好的松弛感呢(第1页)

“不行我真睡不着了。”

窗外还是一片漆黑,李安翻了个身坐了起来。

上一次他迷迷糊糊醒来看手机是三点四十。

经过一系列的辗转反侧之后,他再次拿起手机是四点十三。

也就是此时此刻。。。。

夜雨悄至,无声地浸润着“回声”树的根系。庭院里的石板泛起湿润的光泽,屋檐滴水成串,像谁在暗处轻轻敲击木琴。文晓被一阵细微的响动惊醒,推着轮椅靠近窗边,只见李安披着外衣坐在廊下,手里捧着那台老式录音机,耳机一端插在耳中,另一端垂落在膝上。

她没出声,只是静静看着他侧脸在微光中起伏的轮廓。他的嘴角偶尔扬起,像是听见了什么久违的老友低语。过了许久,他才察觉到她的存在,摘下耳机,轻声道:“你在听吗?”

“听什么?”她问。

“2014年3月7号的清晨。”他说,“你拉《梁祝》的时候,窗外有只麻雀一直在叫。那天我录下来了。”

文晓怔住。她几乎忘了那个早晨??四钢附中的音乐教室空无一人,她刚结束晨练,手指还残存着琴弦的温度。那时她还不知道,有人躲在走廊尽头,把她的琴声当作活下去的理由;更不知道,十年后,这段录音会被丈夫珍藏在一堆磁带里,编号为“S-001”。

“你还留着这个?”她声音有些颤。

“每一盘都标了号。”他站起身,将录音机小心放回木箱,“从第一声琴响,到朵朵喊‘爸爸’,再到念音咯咯笑……我都存着。我想让她们知道,声音不是转瞬即逝的东西,它是时间的骨头。”

她望着那只旧木箱,忽然觉得胸口发烫。那些曾让她痛苦的过往??膝盖碎裂时的剧痛、被迫告别舞台的绝望、独自抚养女儿的日日夜夜??此刻竟都化作了某种温柔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心上,却不令人窒息。

第二天清晨,陈小舟带着吉他来到社区中心。今天是“城市耳膜计划”第二期工作坊的第一课,报名的孩子比上次多了两倍。他站在讲台上,假肢与地板接触发出轻微的磕碰声,台下瞬间安静下来。

“我……不会说话太流利。”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但我会用琴弦说。”

孩子们屏息听着。有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举手:“老师,你能教我们写歌吗?就像朵朵那样?”

陈小舟点头,从包里取出一张纸,缓缓展开??那是朵朵画的“悲伤的声音”曲线图。“你们看,悲伤不是沉默。它也有节奏,有高低,有停顿和爆发。就像雨点打在铁皮屋顶上,一开始很慢,后来越来越密,最后突然停了,只剩下屋檐滴水。”

他弹起一段旋律,正是根据那条曲线改编的。音符低回婉转,仿佛夜风穿过空荡的修车厂,又似母亲临终前最后一声叹息。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最调皮的男孩也低头咬着嘴唇。

“现在,请闭上眼睛。”他说,“告诉我,你心里最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口的,是什么?”

片刻之后,一个瘦弱的男孩低声说:“我想妈妈能回来。”

另一个女孩小声接道:“我希望奶奶别再咳嗽了。”

陈小舟一一记下,然后开始在五线谱上勾勒旋律。不到半小时,一首名为《未寄出的信》的小曲成型。他请所有人一起哼唱副歌部分,声音起初参差不齐,渐渐融合成一种奇异的和谐。

课后,李安悄悄录下了全过程,并上传至公益课堂平台。他在备注栏写下:“这不是教学,是倾听的开始。”

几天后的傍晚,王淑芬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云岭县人民医院的护士,说有一位名叫周玉兰的老妇人,在病房里反复哼唱一首曲子,护工录了下来发到网上,竟被人认出是《母亲走前夜》的变奏版。

“她说……这是她儿子写的。”护士声音哽咽,“她快不行了,只想再见他一面。”

消息传开时,陈小舟正在调试新买的便携式录音设备。他手指微微发抖,半天没能按下开机键。文晓坐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你想去吗?”

他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可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会逃的儿子了。”

“那就以作曲家的身份回去。”她说,“让她听听,那些年她没来得及听到的结尾。”

出发前夜,全家聚在庭院里为他送行。朵朵递给他一幅画:一棵大树下站着两个小小的人影,天上挂着弯弯的月亮。“这是我梦见的。”她说,“姑姑和奶奶在听你弹琴。”

念音伸出小手,抓住他的假肢边缘,咿呀笑着。那一瞬间,他忽然明白??自己早已不再惧怕残缺。因为爱他的人都接受了这份不完美,甚至把它编进了生活的旋律里。

火车驶向云岭县的那个清晨,李安把一盒特制磁带交到他手中。“里面是你这些年所有的作品,还有大家的祝福。”他说,“如果她听不动了,就放给她的心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