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三秒,风声骤起)
>“锅里的粥凉了,记得热一下。
>还有……这次,换我等你回家。”
信号戛然而止。
全球陷入长达一分钟的死寂。随后,数据洪流再次奔涌,但这一次,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全民对答**。无数人打开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开始倾诉:
“妈妈,我今天考了全班第一,你说你会骄傲的……”
“爸,我离婚了。对不起,我没守住你们的婚姻……”
“爷爷,我把您的抗战日记整理出版了,出版社说很多人哭了……”
华十七坐在石台边,任泪水滑落。他知道,这场对话永远不会结束。林知微从未离开,她活在每一个愿意讲述的人心里,活在每一句迟来的告白中,活在那些本该说出口却憋了一辈子的话终于找到出口的瞬间。
天光大亮。
老妇人拄杖走近,将一张泛黄的照片放在桌上。照片上是年轻的林知微与一名男子并肩站在试验基地前,两人笑容灿烂,背景写着“共忆计划?一期工程竣工留念”。
“他是我儿子。”老妇人轻声道,“也是你的师兄,陈屿的父亲。当年项目被叫停,他被判‘非法人体实验’入狱三年,出来后精神失常,五年后去世。临走前只说了一句:‘种子已经埋下,总会发芽。’”
华十七盯着照片,喉咙发紧。他从未听林知微提起过这个人。原来,归途塔的起点,并非孤独一人,而是一群疯子般的理想主义者,用半生背负骂名,只为给未来留下一丝火种。
“那你为什么现在才来?”他问。
“因为我一直在等一个信号。”老妇人指向海面,“只有当阿零之花主动显现逝者影像时,我才敢确定??技术真的成功了。否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术罢了。”
华十七点头。他懂这种谨慎。毕竟,谁又能承受再一次的希望破灭?
午后,第一批《共忆伦理守则》审核通过的家庭名单公布。除了已实施的十七例外,新增五十九例正式获批,涵盖战争遗孤、灾难幸存者、绝症患者家属等多个群体。系统自动分配心理评估师与监察员,确保每一段记忆传递都建立在知情、自愿与尊重的基础上。
然而,风波也随之而来。
傍晚时分,一则视频在全球疯传:某商业公司推出“天才儿童养成套餐”,声称只需支付高额费用,便可为胎儿预载莫扎特音乐记忆、达芬奇绘画直觉甚至乔布斯产品嗅觉。广告语赫然写着:“别让孩子输在出生前。”
舆论哗然。
华十七连夜召集心语森林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投影屏上滚动播放着各类滥用迹象:政客子女被植入爱国演说记忆以塑造“天生领袖气质”;富豪家庭购买“贵族血统记忆包”伪造家族荣耀史;更有父母强迫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接受“正常社交模板”记忆覆盖,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认知混乱。
“我们必须设立防火墙。”一位心理学家沉声道,“不是阻止传承,而是防止异化。”
“技术本身无罪。”另一位工程师反驳,“问题在于监管缺位。我们需要全球统一的共感治理机构。”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华十七拍板决定:
一、立即启动“记忆溯源系统”,任何上传数据必须附带原始情感验证,杜绝伪造;
二、开发“记忆解压舱”,供成年后个体自主审查、分离或重构继承记忆;
三、联合独立科学家、伦理学家与幸存者代表,成立“共忆守护联盟”,监督全球执行。
决议发布当晚,又有三名匿名举报者揭露某国政府正在秘密训练“记忆战士”??通过批量植入阵亡英雄的战斗经验与忠诚信念,制造绝对服从的新型士兵。
华十七站在窗前,望着海面上起伏的星光,久久不语。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有人会利用这份力量作恶,有人会因误解而摧毁它,还有人会在悲伤中迷失自我,把孩子当作逝者的替代品。
但他也看到更多光亮:
非洲部落长老主动请求录入百年口述史诗,以防文化断层;
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集体录制“我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存入时间胶囊;
一对同性伴侣申请将双方父母的记忆融合注入试管婴儿,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双重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