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解决清单上的卡脖子”问题,就把任务和资源交给他!谁突破了关键瓶颈,就重奖谁!确保好钢百分之百用在刀刃上,绝不能让前方拼杀的战士,因为‘弹药’短缺而倒在冲锋的路上!”
卫生部门的负责人紧接着从应用端提出了关键建议,他的声音沉稳务实:“除了前端研发的强力支持,后端应用的拉动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创新成果能否真正落地生根。我们可以立即协调国家疾控中心、顶尖公立医院
和药品审评机构,在严格保证科研伦理、数据安全和有效性的绝对前提下,为基于国产设备、试剂、软件所产生的科研数据,以及未来可能由此诞生的创新药物疗法和疫苗,开辟专门的“绿色审评通道’,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制
度性成本。同时,在国家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公共卫生体系采购中,明确优先采购并应用经过验证的国产高端科研仪器和试剂。我们必须用国家的信誉和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为自主创新产品背书,帮助他们跨过从能用到好用
再到愿意用的信任门槛,实现我们科研工具的自主!科研工具就像工业母机,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必须自主!”
他的建议非常具体,直指痛点。
其他各位代表也纷纷跟进,从各自领域提出支持方案:教育部门承诺启动“顶尖生物技术人才定向培养与引进计划”,人社部门表态完善高端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保障,知识产权部门提出建立“快速审查与重点保护通道”…………
会议室内,气氛越来越热烈。
争论、补充、完善。。。。。。不同部门、不同背景的官员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激烈地碰撞着思想的火花。部门的壁垒、职能的界限,在这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议题面前,被迅速打破、消融。平日里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协调
的事情,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凝聚着共识。
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后,一项项凝聚了国家意志,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决策方案逐渐清晰、成型:
成立最高规格的“生物医药核心工具攻关专项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国级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统一指挥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实现最高效的统筹协调与资源调配,确保政令
畅通,遇山开山,遇水架桥。
启动“国家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化攻坚行动”:将“破壁”计划及其联盟企业整体纳入国家最高优先级支持清单,首期投入百亿级专项资金。采取“需求牵引、联盟攻坚、国家兜底”的创新模式,对联盟企业攻关成功的设备、试
剂,国家以研发成本补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风险补偿、推广应用奖励等多种方式,直接进行采购和推广,强力撬动市场,解决创新产品“最初一公里”的应用难题,形成“研发-应用-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
实施“顶尖人才归国与集聚特别计划”:针对性地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国际巨头核心研发机构、顶尖实验室工作的华裔科学家、工程师和战略管理人才,发出诚挚而有力的召唤。不仅提供与国际接轨甚至更具竞争力的薪酬
待遇、顶尖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团队组建自主权,更在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管家式”的贴心保障,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
出台“一揽子”精准税收与金融扶持政策:对参与攻关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投资该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提供超低息、长期限的专项贷
款;建立“白名单”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联盟企业在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优先上市融资,打通直接融资渠道。
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以杨平课题组和锐行联盟为核心节点,强制性地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与联盟企业深度绑定,在安全前提下实行数据共享、设备共用、联合研发、风险共
担,成果共享的创新模式,形成紧密的创新共同体,避免重复投入和内耗,指成拳,形成合力。
老领导最后做总结发言,他缓缓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每一位与会者。他的声音依旧沉稳,却仿佛蕴藏着即将喷发的火山般的力量,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不是务虚,而是定策!不是讨论,而是部署!这就是总攻的号角!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看清楚,当这个国家为了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而下定决心时,所能够凝聚起的意志,动员起的力量,是何等的磅礴无
敌!任何企图通过封锁、打压、断供来迟滞甚至扼杀我们前进的图谋,都注定是螳臂当车,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各部门立刻按照决议行动!要快,要准,要狠!散会!”
国家力量入场,格局瞬间提升。
最高决策层的意志,以惊人的效率转化为实际行动。
“专项领导小组”在会议结束后二十四小时内迅速成立并开始运转,一道道加盖着各部委红色印章的特急文件飞速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