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小王子》的旁白缓缓响起,伴随着轻柔钢琴曲。小舟抬起手,指向天花板:“你看,星星在动。”
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周后,小舟暂时脱离危险期。她的“银河战袍”成为医院心理干预项目的试点案例,后续将推广至全国儿童重症科室。而#WuJiProject话题下,一条名为《九岁宇航员的星空》的视频悄然走红,全球超过两百万用户留言:“谢谢你教会我们,勇敢不是不怕死,而是明知会消失,仍想留下光芒。”
与此同时,欧阳弦月再次现身。
这一次,她没有带合同,也没有提合作。她只是静静地坐在工坊角落,手里拿着一块褪色的红领巾。
“这是我女儿的。”她说,“她十三岁,去年被诊断为性别焦虑症。我们吵了很多次,我说我不懂,她说我不愿懂。直到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出来时剪掉了长发,穿着男孩子的校服站在我面前。”
她抬起头,眼眶泛红:“那天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教她赢,却从未教她如何做自己。”
她递出一份设计稿:“我想用她的旧裙子和我的西装,做一件过渡装。左半边正式,右半边自由。我不想展出,只想送给她。哪怕她永远不穿,至少让她知道,妈妈看到了她的挣扎。”
张妍接过图纸,沉默良久,最终点头:“我们来做。”
项目推进的同时,外部压力也开始显现。
某权威媒体发布评论文章《“未寄”是否正在鼓励社会非常态?》,质疑该项目“过度放大个体情绪”,“模糊正常与异常边界”,并暗示其背后存在境外势力操控。紧接着,三家主流电商平台下架所有“未寄”联名款服饰,理由是“内容敏感”。
舆论战悄然打响。
支持者发起“我即非常态”运动,数百万人晒出自己的“隐秘创作”:中学时期藏在课本里的漫画草图、写给暗恋对象未寄出的情书、偷偷练习的芭蕾舞视频……反对者则指责这是“对主流价值的挑衅”。
张妍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要回应吗?”李淑敏问。
“不。”张妍摇头,“我们不做辩论,也不解释。我们只做一件事??让更多人穿上属于自己的衣服。”
她宣布启动“暗流计划”:将下一阶段重心转向教育系统,在全国五十所中学设立匿名投稿箱,联合心理学专家开发“自我认知工作坊”,并通过公益渠道向偏远地区青少年免费发放定制服饰。
“他们害怕的不是非常态,而是看不见。”她说,“那就让我们把那些看不见的,一件件穿出来。”
计划落地首日,云南山区一所中学寄来回信。班主任附言写道:“班上有位女生常年穿宽大校服,从不参加体育课。昨天她匿名投稿,想要一条能让她‘像风吹过麦田一样旋转’的裙子。今天收到成品,她试穿时哭了,说这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女孩子??而不是一个错误。”
同一天,唐宋发现系统出现异动。
【检测到大规模数据爬虫入侵,来源:国内某大型社交平台算法中心】
【目的:抓取投稿者行为画像,构建“非主流倾向人群数据库”】
“有人想把我们的善意变成监控工具。”他冷声道。
张妍立即签署指令,启用《SilentVoice_Contract》守护协议。所有投稿数据自动加密分流,主服务器仅保留去标识化摘要信息,原始文件分散存储于全球志愿者的私人设备中,形成去中心化备份网络。
“从此以后,”她在内部通告中写道,“没有人能统计出‘有多少人不正常’。因为我们根本不承认这种划分。”
风波未平,新的投稿又至。
这次来自一座戒毒所。
一位年轻男子用颤抖的笔迹写道:“我吸了八年冰毒,毁了家,伤了父母心。现在我想戒,但每次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都觉得恶心。我想做一件衣服,用我过去穿过的烂T恤、破牛仔裤,还有注射器包装铝箔,做成一件新皮衣。我不求好看,只希望有一天,我能坦然对着镜子说:你还值得活下去。”
评审团全票通过。
制作过程中,晨光主动申请前往戒毒所陪伴对方完成情感录入。当他回来时,脸上多了道划痕。
“是他失控时抓的。”他平静地说,“但他哭着道歉了,那是他三年来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伤害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