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单次情感穿越
>条件:必须亲手折船,心中默念所念之人全名
>限制:仅限午夜子时,且一生仅可使用一次
消息很快传开。
起初人们不信,直到云南一位母亲照做后,当晚梦见失踪十年的儿子走进家门,笑着说:“妈,我带星星回来了。”
韩国一位老兵在折完纸船后,清晨发现床头多了一枚生锈的勋章??正是他战友当年战死时佩戴的那一枚。
中国北方一座孤儿院里,一个总爱画画的女孩连续七夜折船,第八天早上,她睁开眼,发现自己怀里抱着一只破旧的布娃娃,标签上绣着“姐姐给小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折船。
不是为了奇迹,而是为了说出那句憋了一辈子的话。
“爸,我不是不想继承鱼摊,我只是怕做不好。”
“对不起,我没有勇气告诉你我也喜欢你。”
“宝贝,妈妈其实每天都在想你,哪怕别人说我该放下了。”
这些话语没有回音,却让人在折纸的过程中泪流满面。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有些告别不需要回应,只要说出来,就已经完成了救赎。
---
一年后的中秋夜。
林秀云独自坐在窗前,面前摆着两碗糖水。一碗给自己,一碗写着“给小禾”。
她轻轻折好一艘新纸船,放入井边的小陶罐中。这是她第一百零八次折船??佛教说一百零八种烦恼,她愿一一洗净。
子时钟响。
她闭上眼,低声说:“小禾,妈妈我来了。”
风起。
陶罐中的纸船逐一升空,化作光点飞向夜空,汇入银河般的星河。
而在遥远的宇宙边缘,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维度里,一个小女孩抬起头,望着漫天灯火般的纸船,笑了。
她身边站着一个模糊身影,穿着军装,面容不清。
“哥哥,你看,她们都来了。”她说。
那人点点头,目光温柔。
“嗯,她们都来了。”
---
多年以后,关于“柯学捡尸人”的传说逐渐演变为都市怪谈。有人说那是一群能打捞死者记忆的神秘组织;有人说他们是利用量子纠缠进行跨时空通讯的科学家;还有人坚信,那不过是集体癔症,是对死亡恐惧的投射。
但每逢中秋、清明、除夕之夜,总有某些地方会出现异象:
一口枯井泛起涟漪,水中倒映出不属于现世的家庭合影;
一座老宅的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一首无人听过的童谣;
某个孩子的涂鸦本上,反复画着同一个场景:星空下的古井,两个人影相拥而泣,天上飘满折纸船。
没有人能解释这一切。
但那些经历过“纸船效应”的人,都会在日记里写下同样一句话:
>“那天晚上,我听见了最不可能的声音。
>可我知道,那是真的。”
而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一艘小小的纸船,静静漂浮在记忆之河上,等待下一个愿意相信“我来了”的人,将它拾起,送回起点。
门从未真正关闭。
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