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则在陨石坑周围设置监测设备:“温度传感器、辐射检测仪已安装完毕,数据实时同步至科考站数据库。”他抬头望向远处的知海科考站,银色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从这里看,科考站就像一座守护月球的灯塔。’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突然发来预警:“预计1小时后将有一次小型月尘暴经过该区域,最大风速5ms,持续时间30分钟,请立即返回科考站。”
“收到,立即停止作业,准备返回。”林峰下令,科学家们快速整理设备,将样本和数据记录仪收好,迅速登上转运车。
转运车启动后,以最快速度向科考站行驶。窗外的月尘开始逐渐增多,能见度不断下降。“月尘暴已抵达,当前风速4。5ms,能见度50米。”转运车的环境监测系统提示道,车身开始轻微晃动。
“稳住车速,开启自动避障模式。”林峰握紧操控杆,目光紧盯着前方的道路,“张明,在指挥中心同步监测我们的位置,随时通报路况。”
“收到,你们前方1公里处有一块大型月岩,请注意避让。”张明的声音传来,“已为你们调整最优路线。”
在指挥中心的引导下,转运车顺利避开障碍物,艰难地穿越月尘暴区域。当终于看到科考站的轮廓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安全抵达,所有样本和设备完好无损。”林峰对着通讯器汇报。
进入科考站后,科学家们立刻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虽然经历了月尘暴,但由于防护措施到位,样本没有受到污染。“这次的月尘暴虽然突然,但也让我们收集到了尘运动的数据,对未来的设备防护很有帮助。”一名环
境科学家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里,实验进展顺利。硅基耐受菌的生物膜不断扩大,覆盖面积达到了10平方米;地质勘探发现了多处富含有机化合物的区域;生态舱的作物迎来了第二次收获,产量完全能满足驻站人员的需求。
林峰和李锐则忙着保障科考站的运行,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他们修复了一次生态舱的水循环系统故障,协助科学家们安装了一台大型天文望远镜,还对所有舱外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现在科考站的运行越来越稳定,设
备的可靠性也提升了很多。”李锐在日志中写道,“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月面环境复杂,随时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半个月后,科学家们的实验任务基本完成。陈?的团队成功验证了硅基耐受菌在月面形成稳定生物膜的可行性,为月球生态改造提供了关键数据;周明远的团队发现了月球原生微生物的存在证据,改写了人类对月球生命的认
知;其他科学家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
“所有实验数据已完成加密备份,样本已妥善保存,准备带回地球。”陈?向林峰汇报,“这次的任务成果远超预期,我们不仅验证了多项技术,还发现了新的科学现象。”
林峰点点头,开始安排返程事宜:“建木十二号飞船已抵达月球轨道,明天进行对接,后天启程返回地球。请大家做好物资整理和设备检查,确保返程安全。
返程前的最后一天,林峰和李锐再次来到月面,站在知海科考站的外侧,望着这片他们奋斗过的土地。半年前,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半年后,他们带着新的发现和希望即将离开。“下次再来,这里可能会有更多
的实验舱,更多的驻站人员,甚至可能会有月球基地的雏形。”李锐轻声说道。
林峰望着远处的环形山,眼中充满了憧憬:“月球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们只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未来,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继续我们未完成的事业,把这片灰色的土地改造成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第二天,建木十二号飞船与科考站成功对接。科学家们带着实验样本和数据,有序登船。林峰最后检查了一遍科考站的设备,确保所有系统都处于休眠状态:“知海科考站,吴刚小队任务完成,即将返程。愿这里的灯光,永
远照亮人类探索深空的道路。
飞船缓缓驶离科考站,向着地球的方向飞去。李锐站在窗前,回望月球,那颗灰色的星球在深邃的宇宙中越来越小。“我们会回来的。”他轻声说道,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飞船进入地转移轨道后,林峰打开个人终端,开始撰写任务总结报告。这次任务不仅完成了预定的实验目标,还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月尘抗氧化酶”的应用的得到了验证,硅基耐受菌的生态改造潜力初步显现,月球原
生微生物的发现更是改写了科学认知。
36小时后,飞船顺利进入地球轨道,开始准备再入大气层。“防热罩预热完成,姿态控制系统正常,着陆场天气晴朗,符合着陆条件。”张明的汇报声传来,带着一丝归乡的喜悦。
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依旧惊心动魄,防热罩表面的温度达到了1900℃,舷窗外一片火红。但得益于技术的进步,飞船的震动和噪声都比上次小了许多。“主降落伞展开正常,速度降至100ms。”李锐盯着仪表盘,“距离地面5
公里,备用降落伞准备展开。”
随着“咚”的一声轻响,飞船平稳降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着陆场上。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新鲜的空气涌入,带着草木的清香。林峰、李锐和科学家们依次走出舱门,迎接他们的是鲜花、掌声和欢呼。
庆功会上,国家航天总局宣布了一项重大计划:“基于本次任务的成果,我们将启动月球基地一期建设工程,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可容纳50人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和生态改造。”
林峰和李锐站在人群中,胸前的“月海先锋”徽章熠熠生辉。他们知道,这次的返程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月球上的知海科考站,那些正在生长的生物膜,那些深埋在月壤中的微生物,还有那片等待被改造的灰色土地,都
在召唤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