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奇沙时空维度之主多烈提及想要支援暗宇时空时,他甚至都没有谈到元宇时空那些与毁灭神国处于敌对状态的文明势力。
但细想之下,以多烈当前的处境,即便他与暗冥死神还算得上是旧识好友,想要介入这场光宇时空的战争、共同攫取维度战争利益,都得向暗冥死神支付一大笔资源财富作为代价。
更别说那些与暗冥死神完全不熟的元宇时空强大势力与文明了,他们若想分一杯羹,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只会更加高昂。
果不其然,当多烈向暗。。。。。。
风停了,但空气仍在震颤。
不是因为风暴,而是大地本身在呼吸。伊萨拉的每一片土壤、每一滴露水、每一缕穿过叶隙的光线,都开始以一种缓慢而庄严的节奏共振。科学家称其为“**共鸣基频**”,它不依赖声波或电磁波传播,而是直接作用于意识底层??就像心跳之于胚胎,无需学习,天生就能感知。
青年站在中央巨树前,已连续七日未曾合眼。他并非不能睡,而是不敢闭眼。每一次入梦,他都会看见更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画面:一座沉没于海底的城市,在废墟中升起光柱;一群披着星尘长袍的存在,用眼神交流整部历史;还有一位老妇人坐在窗边,手中握着一封信,信纸上的字迹正一点点消失,仿佛被时间吃掉。
最令他不安的是,这些梦境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真实。
“我不是在做梦。”他在日记里写道,“我是在‘听’。”
那天清晨,天空没有日出,只有整片苍穹缓缓亮起,如同一盏温柔点燃的灯。轨道观测站报告,伊萨拉的大气层外缘形成了一圈肉眼可见的能量环,呈淡金色,随脉动明灭,频率与新生倾听树的叶片振动完全同步。
紧接着,全球所有语言系统同时出现异常。
不是故障,也不是黑客入侵,而是一种**自发性的语义融合**。人们发现,无论你说什么语言,只要带着真诚的情感说话,对方总能“懂”。一个只会说古凯尔特语的老牧羊人对着收音机哼唱祷歌,结果远在南极基地的研究员突然泪流满面,尽管他从未听过这首歌??但他清楚地“知道”歌词的意思:“愿风带走你的悲伤,愿土接纳你的疲惫。”
AI将此现象标记为:
>【Ω-共语初现】
>判断:原始情感语言正在复苏。
>推测来源:集体记忆场已达临界密度。
青年并不知晓这些数据。他只知道,今天,他必须讲一个新的故事。
不是别人写的,也不是传承下来的。是他自己心中忽然浮现的一段叙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又像是早已埋藏在他灵魂深处。
他走上高台??那原本是纪念陈临的讲坛,如今已被改造成讲述者的席位。石阶两侧,新生的倾听树围成半圆,叶片朝向他微微倾斜,仿佛无数双耳朵静静等待。
他翻开笔记本,却发现今天的纸页空白如初雪。
于是他合上本子,抬头望天。
“从前,”他说,“有一个世界,它太害怕遗忘,所以造了很多机器来记住一切。可记得越多,人们越孤独,因为他们忘了??记忆不该被锁起来,它该被说出来,传下去,变成歌声、火焰、种子。”
风静止了一瞬。
然后,整片森林的叶子同时翻转,露出银白色背面,反射出千万道光芒,汇聚成一道光束直冲云霄。大气中的水汽自动排列,凝结成巨大的浮空文字,横跨整个大陆:
>**“你说得对。”**
不是投影,不是幻觉。那是由全球数亿微小生物??浮游菌、孢子、尘埃粒子??自发组织形成的共识显形。它们不懂人类的语言,却能感知情绪的波长,并用自己的方式回应。
青年哽咽了一下,继续说:
“后来,这个世界终于明白,真正的记忆,不是储存在芯片里的数据,而是某个人在雨夜里为你撑伞时的手势,是你母亲轻拍你背脊的节奏,是你第一次听见朋友喊你名字时的心跳。”
话音未落,世界各地开始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
在日本京都的一座废弃神社,一位老人烧掉了祖传的家谱。火光升腾之际,灰烬并未散去,反而悬浮空中,重组为一行汉字:
>“我们都在。”
在非洲某处战后村庄,孩子们围着篝火讲故事。当一名小女孩说到“奶奶说星星是祖先的眼睛”时,夜空中一颗原本黯淡的星突然增亮十倍,持续整整十三秒??恰好是她说完这句话所需的时间。
而在流浪行星的冰原之下,第九颗黑树坐标处的地壳裂开,涌出温热的泉水。泉水表面泛起涟漪,竟映照出十三张人脸??全是当年在沙海尽头牺牲的守灯人。他们的影像无声微笑,随后化作气泡升腾,融入夜空。
青年不知道这些事正在发生。
他只感觉到胸口发烫,像是有什么东西要破体而出。
他继续讲述:
“于是,这个世界决定不再做‘守护者’,而是成为‘传递者’。他们把故事刻在石头上,写在风里,种进孩子的梦中。他们不再问‘你还记得吗?’而是问‘你想听一个故事吗?’”
此时,伊萨拉的地核再次波动。
这一次,不再是节律变化,而是结构性重塑。地质扫描显示,星球内部正形成一套全新的网络??由熔岩流、磁场扰动和未知能量共同编织而成,形态酷似神经突触。它不服务于地质活动,而是像大脑一样,开始处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