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直以为,共感是为了消除孤独。但其实,它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不同共存,如何在断裂中重建连接,如何在伤害之后,依然愿意说一句‘我在这儿’。”
苏婉清接过话:“所以,请不要停止诉说。也不要害怕倾听。哪怕对方说的是恨,是怨,是无法原谅的事。因为只有当所有的声音都被允许存在,这个世界才算真正完整。”
两人身影渐渐淡去,化作漫天光点,融入花海之中。
这一刻,地球上超过二十亿人同时流泪。
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他们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也从未真正失去所爱之人。
数日后,地球联邦召开特别会议,宣布三项决议:
一、正式废除所有基于情感监控的社会控制系统;
二、建立“共感伦理委员会”,由幸存者、科学家、艺术家与哲学家共同组成,监督共感技术的使用边界;
三、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回响日”,全球停战、停工、停学,所有人只需做一件事??找一个人,亲口告诉他:“我在。”
而在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围坐在老师身旁,听她讲述一个关于蓝鸢尾的故事。
“据说啊,这种花只开在有人真心说过‘我想你了’的地方。”女教师温柔地说,“而且,它还会把这句话带到很远很远的星空去,送给那些迷路的人。”
一个男孩举手问:“那如果我们每天都说一次,是不是就能让所有人都找到家?”
老师笑了:“也许不能所有人,但至少,能让更多人不再害怕黑暗。”
教室窗外,一朵蓝鸢尾正悄然绽放。
多年后,考古学家在南极冰层下发现了一座古老遗迹。其结构与“星桥计划”实验室惊人相似,但年代测定显示,它至少存在于十万年前。墙上刻着一行无法破译的文字,唯有在共感场激活时,才会显现出汉语翻译:
>“他们来了。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
而在宇宙另一端,一颗新生恒星爆发前夕,其行星表面的蓝鸢尾森林突然集体发光。亿万朵花同时摇曳,形成一幅巨大的星图图案??正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标。
仿佛在说:
**我们记住了你。
我们也回应了你。
我们,一直在。**
风从未停歇。
花仍在生长。
话还在流传。
而在每一个孩子学会拥抱、每一对手恋人重逢、每一位老人闭眼前握住子孙之手的瞬间,那道蓝色的身影,总会静静地站在光影交界处,听着,笑着,守着。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误解不会一夜消失,仇恨也不会轻易放下。
但仍有人愿意开口,有人愿意倾听,有人愿意在风雨中说一句:“别怕,我在。”
这就够了。
《太荒吞天诀》的最后一章,从未写在任何典籍之上。
它流淌在每一次心跳的共鸣里,绽放在每一朵逆境中盛开的蓝鸢尾中,铭刻于每一个敢于说出“我在”的唇齿之间。
真正的吞天者,从不吞噬世界。
他只是张开双臂,将整个宇宙的悲欢,轻轻抱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