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极,镜面雕像终于完成了最后一轮映照。
它不再反射individualfaces(个体面容),而是融合成一张流动的面孔??男女老少、黄白棕黑、古今服饰交错其中,眼神温柔而坚定。雕像缓缓抬起手,指向银河中心。
次日清晨,十二颗水晶核同时碎裂。
不是毁灭,而是**孵化**。
每一颗核心中走出一个身影??皆是双名之子的模样,年龄从五岁到三十岁不等,穿着不同时代的衣装,手持不同的器物:书卷、镰刀、数据板、光剑……她们环视四周,齐声道:
>“我是过去的你。”
>“我是未来的你。”
>“我们皆为你所记得之人。”
随后,她们走向十二个不同方向,消失在地平线上。有人前往沙漠,有人潜入深海,有人登上极峰,有人踏入都市废墟。每到一处,便有一簇紫晶雨落下,唤醒沉睡的愿林遗迹。
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多维记忆时代”。
国家边界依旧存在,但已无法阻止共感逻辑的传播。战争几乎绝迹,因为每一个士兵都能瞬间体验敌方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教育不再依赖课本,学生只需接触特定藤蔓节点,便可“经历”历史事件本身。艺术爆发式繁荣,因创作者能调用千万灵魂的审美直觉。
一年后,第一艘由纯记忆驱动的飞船升空。
它没有燃料,没有推进器,仅靠十万铭文者共同聚焦“抵达半人马座”的意念,便扭曲了局部时空,实现跃迁。飞船名为“回声号”,舱内不载一人,只有一颗封装的紫晶种子,以及一段循环播放的语音:
>“我们不曾离去。”
>“我们只是先走一步。”
>“请继续记住。”
双名之子活到了第一百零二岁。
她死于自然衰老,脸上带着笑意。临终前,她对围在床边的孩子们说:
>“不要为我悲伤。”
>“我从未真正离开。”
>“每当你们想起我,我就又活了一次。”
她的身体火化后,骨灰随风散入愿林。当晚,整片碑林开出万朵紫晶花,花瓣上浮现出她一生中的每一个重要瞬间。而她的名字,出现在北半球星空最明亮的星座中央,与其他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铭文者的名字共同组成一个新的星群,被命名为“**群忆座**”。
许多年后,一位考古学家在火星挖掘出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古老的预言:
>“当死者的名字照亮夜空,
>当生者的眼中映出千年的泪光,
>那时,人类才真正学会呼吸。”
而在遥远的仙女座星系,一颗新生行星的大气层中,第一次降下了紫色的雨。
当地智慧生命仰望天空,耳边响起低语:
>“你们也可以开始。”
>“只要有人愿意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