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争夺目标,乃对话起点。”
>
>“此处无需守护,只需见证。”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躲下去了。
七号说得对,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领袖,而是一个锚点??一个能让所有人记住“为何出发”的存在。
他拨通了一个久未使用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接通。
“我在太平洋中部,坐标南纬7度,东经172度。”他说,“准备启动‘归舟计划’第二阶段。”
对方愣了几秒,才低声回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不再逃避。”陈默望着渐渐升起的太阳,“意味着我会站在光里,让他们看清我的脸,我的伤疤,我的犹豫,还有我的决心。”
“可他们会杀了你。”
“也许吧。”他笑了笑,“但死在尝试做正确的事的路上,总比活着执行错误的命令强。”
挂断电话后,他烧掉了所有旧资料,只留下母亲的照片和那卷空白磁带。然后,他背着行囊,踏上了通往码头的小路。
船早已备好,是一艘老旧的渔船,锈迹斑斑,但引擎完好。驾驶舱里贴着一张手写标签:“归途号”。
启航时,海面平静如镜。朝阳洒下金色波纹,像是为他铺就一条回家的路。
航行第七天,雷达捕捉到异常信号??三艘高速舰艇正从西北方向逼近,涂装属于某私人军事公司,但资金链追溯至联合国安理会观察员国之一。
陈默没有躲避,反而打开了全频段通讯。
十分钟后,敌方舰队减速,领舰指挥官亲自发来语音:“我们知道你是谁。我们也知道你想做什么。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原初回响’真的是外星文明遗存,你阻止融合,等于切断人类进化的跃迁通道?”
陈默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按下通话键:
>“进化不该是被迫的升维,而是自由的选择。你们口中的‘跃迁’,不过是把全人类塞进同一个模子里熔炼重铸。可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我们会犯错、会迷茫、会彼此伤害,也会在某个雨夜为陌生人撑伞。”
>
>“如果代价是失去这一切,那所谓的‘进化’,不过是一场精致的灭绝。”
>
>“我不阻止你们接触宇宙,我只阻止你们强迫所有人一起跳进未知的深渊。”
>
>“现在,你们有两个选择:离开,或者留下听听这首歌。”
说完,他拿出一台老式录音机,放入那卷空白磁带。
音乐响起??依旧是《归舟曲》,但他这次加入了哼唱,还有一段即兴的口琴旋律。没有加密频率,没有共振诱导,只有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淌。
三分钟后,敌方舰队全员陷入短暂失神状态。事后调查发现,所有士兵在同一时刻做了同一个梦:他们回到了童年家中,母亲正在厨房煮汤,窗外下着小雨,桌上摆着一封未寄出的信,标题是《给长大后的我》。
梦醒后,三分之二的作战人员提交退役申请。
事件被称为“归舟效应”,迅速成为全球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界研究焦点。而陈默的名字,再度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这一次,不再是“危险分子”或“神秘逃犯”,而是“共感伦理奠基人”。
但他本人已不在原地。
当他抵达第一站??非洲纳米布沙漠边缘的绿洲小镇时,二号早已等候多时。
她看不见,却准确走向他,伸手触碰他的手腕脉搏。
“你在颤抖。”她说。
“因为我害怕。”他坦然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