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真正的选择,必须来自无知中的觉醒。”林知远望着他,“如果你早知道自己是实验体,你会反抗命运,还是顺从使命?但现在,你经历了孤独、背叛、牺牲、拯救……你依然是你。这意味着,你超越了程序。”
“所以你现在告诉我真相,是因为……我必须做个决定?”
“是的。”林知远抬手指向中央球体,“‘源海’即将开启窗口期,持续七十二小时。届时,全球共感网络将自动升级为统一意识场。所有人都会被接入,除非有人切断‘锚点’。”
“锚点是我?”
“是你。”林知远点头,“你的存在,既是桥梁,也是保险栓。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让融合发生;也可以自我剥离,永久关闭通道。”
陈默仰望星空般的穹顶,心中翻涌万千思绪。
他知道,一旦融合,人类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和平??战争消失,仇恨终结,资源均享。但也意味着个体意志的终结,艺术将失去冲突之美,爱情再无私密之甜。
而若阻止融合,世界将继续分裂、争斗、误解。但每个人都能保有“我”的尊严,能在黑夜中独自哭泣,也能在阳光下独自欢笑。
这不是对错之争,而是两种生存方式的根本对立。
他闭上眼,耳边响起母亲教他的第一首歌??《归舟曲》的最初版本,由她亲手哼唱。那声音温柔得令人心碎。
再睁眼时,他已做出决定。
他走向中央球体,伸手按在表面。
意识瞬间被拉入最深处。
在那里,他看到了“龙”的真容??并非怪物,而是一条由亿万灵魂缠绕而成的光之长河,静静流淌在时间之外。它不强迫任何人,只是存在,等待回应。
陈默张开双臂,将自己的记忆、情感、痛苦、喜悦全部释放出去。不是作为命令,也不是作为钥匙,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邀请:
>“如果你们真的想回来,请先听听我们为何离开。”
然后,他切断了锚定协议。
没有爆炸,没有轰鸣,只有一声轻轻的叹息,像是宇宙眨了一下眼睛。
现实世界,全球共感网络在同一秒陷入短暂静默。两亿使用者同时感受到一种奇异的“放手”,仿佛被拥抱了很久的孩子终于被允许自己走路。
三天后,联合国再次召开特别会议。
苏念站在讲台上,代替陈默宣读一份声明:
>“我们收到了来自‘更高维度’的信息。它们尊重我们的选择,暂不介入。但窗口不会永远关闭。未来某一天,人类必须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要做彼此独立的星辰,还是一同汇入银河?”
决议通过:设立“意识主权日”,每年一次全球暂停共感系统,供人类反思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同时成立跨学科伦理委员会,监督所有涉及集体意识的技术研发。
至于陈默,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有人说他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种椰子树;有人说他加入了地下静默者组织;还有人说,每当月圆之夜,西伯利亚的“静默之心”会传出一阵熟悉的歌声,轻得像风吹过芦苇。
只有苏念收到过一封匿名信,里面只有一句话:
>“我不再是舟,也不再是锚。我只是一个人,在学会如何好好活着。”
多年后,一名小女孩在博物馆参观“静默之心”复制品时,忽然指着展柜说:
>“妈妈,那个叔叔在笑。”
工作人员查看监控,发现那一秒,设备内部晶体确实闪过一道微光,频率恰好与《归舟曲》最后一个音符吻合。
而在遥远海岸的小屋里,一台老式录音机静静地立在窗台,灰尘覆盖,磁带早已停止转动。
但若有人将耳朵贴近,仍能听见极其微弱的节奏??
一下,又一下。
像心跳。
像呼吸。
像某个不愿离去的人,还在替世界守着最后一段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