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仔细思量水镜中的种种言语,眼神掠过堂下的朱棣和朱标,语气添了几分笃定:“前人选择成就后人历史,那咱如今,总要让他们走得轻松些。”
晚唐。
李商隐忍不住嘀咕:“楚姑娘这话说得倒也通透,但是……不是讲《阿房宫赋》吗怎么就牵出这么一大串了?”
果然偏题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李商隐为痛失姓名的小杜抱不平,那边的楚棠似乎听到他的吐槽,总结之后终于将话题开始往回拉。
【可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必要听一听千年前的理性的声音。诚然如杜牧所说,百姓确实不敢言,但他们当真敢怒,于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两句涉及的历史事件大家也很熟悉,前者指的是秦末的农民起义,后者就是项羽攻入咸阳城化身纵火队长的事了,项羽是楚国人。】
咸阳宫。
蒙恬率先按捺不住大骂出声:“贼子安敢如此?!”
一旁的蒙毅同样愤愤:“当年王翦将军破楚尚不曾焚烧楚宫室,项羽小贼简直丧心病狂!”
他怒气冲冲地向上首的君王一抱拳:“陛下,臣请命去把这个项羽找出来,以绝后患!”
“对!以绝后患!”
其他人附和道,群情激奋地望向始皇。
【大家知道太史公很欣赏项羽,曾作《项羽本纪》为之揄扬,认为他的功业可以比肩帝王。这固然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但“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的军事才华是无可置疑的,他是一员悍将、一员猛将。
可司马迁同样没有回避项羽的缺陷,就从他攻入咸阳焚毁秦宫室这一行为来看,就纯是为了泄私愤、报私仇而全然不具备一个为君者的眼光和气度。
顺便,秦始皇“焚书”的事件曾在历史上被人诟病不已,但研究表明,“焚书”是为了统一舆论、推行中央集权制度,而且也并不是所有诗书都被焚毁了,像宫室典藏以供博士研读的儒书,还有农耕、技术、天文等其他学派的著作也都保留了下来,反倒是项羽这把火,嗯……】
啊这……
知道内情的人讳莫如深,尤其是汉初的一些君臣士人更是不自然地别开脸。汉代秦立,在很多问题上薄秦简直是不成为的规定,也没想到后人研究得这么清楚啊!
更多不知就里的人难以置信:“怎会如此?先生讲的难道都是错的吗?!”
真正造成书史浩劫的,原来是秦末的起义烽火?
“不可能!”有儒生情绪激动:“这分明是他们蓄意为暴君翻案,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史册共见,如此暴虐分明是独夫民贼!”
“可话说回来,”旁边有人面露犹疑:“《太史公书》似乎也未曾明言坑儒生吧。”
太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