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路上铺木轨,我只听说唐朝皇帝修山陵时用过,我开封周围又无大山,並无巨石,要木轨何用?”
李长安双手抓头,他终於体会到了穿越者没有系统的痛苦。
每一样自己熟悉的,更加有效率的物品或者工具,都是在歷史上歷经数百年发展筛选出来的。
你让一个普通人解释清楚,简直跟让本科生重新证明一遍高等数学的定理一样。
用,没问题;用基础工具证明,跟文盲一样。
我知道,但是说不明白,只能以“俺寻思”作为最普遍的理由。
“铁锹总没问题吧,新式的铁锹,更合理的结构,用料更少,形制更適合挖掘。”
一个会首摇了摇头,撇著嘴,嫌弃的看了一眼样品。
“小官人,十炉铁才能出一炉钢,好铁三十文一斤,精钢五十文甚至八十文,你要来造挖土的秋?”
眾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著李长安,心说你这个外行真是个棒槌,连钢有多珍贵都不知道。
还用钢造锹,要是有好钢,枢密院抢著锻造长矛和腰刀还来不及呢。
还没到解释新样式的合理之处,眾人的疑问就淹没了李长安。
“我刘家铁坊经营百余年,从来造锹便是一个样式,李公子这要求,恕我无能为力。
“我们铁厂也炼不出公子要的便宜钢料。”
“停,停!诸位,我是东家,自然是我提要求,尔等满足,怎么反过来了?”
络腮鬍子带头,大家陆续抬手抱拳。
“小厂。。。”
“鄙行。。。””
“我等才疏学浅,无能为力,只能愧谢李东家抬举了!”
李长安头一次被这人所震惊,居然特么有招標的被投標的嫌弃了,难道他们不认识老子的钱么?
“诸。。。。。”
“谢李公子款待,我等俗事繁忙,不便久留!”
唉,这才半个时辰不到,怎么全要走啊?一个个的,你们挑子,我上哪儿给工人买高效的工具去。
在络腮鬍的带领下,各个行首相互默契,集体起身离开了会场。
正在记录笔记的钱韦民扎心的提醒了一句,“长安兄,他们早串通好了!”
这不废话么,有眼晴就能看得出来。
关键这是为什么呢,寧肯钱不赚也要抵制自己,商人还有这么高尚的品德么?
“广孝?广孝?”
他想让广孝跟出门去偷听一下,到底是为什么,让这些行会的头头对自已如此牴触。
可是喊了两声没有回应。
“广孝不是出门了?”韦民提醒道。
他这才想起来,广孝让他派出去给苏軾送信儿了。
“谈?韦民,你们钱家世居大江下游,地势低洼,降水比开封还多,是如何排水的?”
韦民眨了眨眼睛,“择高处建城啊!”
轰。。。李长安的心里好像有什么崩塌了。现在武汉跟上海还没有建城,国內真找不到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