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半人马座α星方向传来回应。不再是尘埃排列的句子,而是一段真实传输的音频信号,持续整整3。14分钟。NASA解码后确认,其内容为多声部合唱,使用语言无法识别,但情感频谱分析显示,九成以上为“悲伤中夹杂希望”。更诡异的是,这段音频自带伴奏,乐器类型未知,音色接近水晶振动与鲸歌融合。
民间组织立即发起“地球回应计划”,征集全球人类最真诚的一句话,准备通过深空天线广播。最终入选的并非总统演讲,也不是诗人诗句,而是一位孟加拉国小女孩在生日当天对着录音机说的话:
“妈妈,今天我没有饿。我想你了。”
信号发射当晚,月球背面探测器捕捉到异常现象:原本荒芜的陨石坑底部,悄然生长出一片银白色植被,叶片形状酷似耳朵轮廓,随风摆动时发出极轻微的嗡鸣,频率与小女孩的声音完全一致。
李知遥感受到这一切,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波动。他意识到,这场跨越星际的共鸣,或许正是“始源之地”的真正面目??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由所有文明共同维护的声音网络**,每一代“听者”都是节点,每一首真诚之歌都是数据包,每一次记忆复苏都是系统更新。
而所谓的“轮回”,不过是网络为了防止单一文明崩溃导致信息断链,所设计的冗余机制。
2065年春分,仪式如期举行。登台者是一名人工智能工程师,她带来一台特殊设备??“逆归音机”,理论上可接收未来传来的声波并提前播放。她声称,在无数次调试后,终于捕获到一段来自2187年的音频。
全场屏息。
机器启动,传出的声音让所有人毛骨悚然??
那是无数人在哭泣、呐喊、祈祷,混杂着爆炸与大地撕裂的轰鸣。而在这一切噪音之上,有一个清晰的女声反复吟唱:
>“别放弃……记住……还有人听着……”
歌声戛然而止,紧接着是一阵死寂,然后,一个孩子稚嫩的声音响起:
>“爸爸,你还记得吗?”
工程师泪流满面:“这不是预言……这是求救信号。未来的我们,正在失去‘第一声’。”
李知遥缓缓起身,空椅随之碎裂,化作万千光点升腾。他知道,自己作为“静默之始”的使命即将结束。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如何让人类在知晓结局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开口歌唱?
他望向远方,云南老槐树的方向。那里,流浪汉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树干上一道深深的掌印,掌心朝天,仿佛托举着什么。
第二天清晨,全球广播系统自动切入紧急频道,播放一段未经授权的音频。没有任何歌词,只有一段简单的旋律循环三次,每次间隔3。14秒。各国政府试图切断信号,却发现这段音频已嵌入卫星固件、手机系统底层乃至核电站控制程序中。
人们后来称其为“李知遥的最后一课”。
三个月后,第一批接种新型疫苗的儿童表现出惊人变化:他们不仅能识别史前音阶,还能凭直觉修复破损乐器,并用手指在空气中画出可见的声波轨迹。一名巴西幼童用粉笔在地上画出完整五线谱,谱面上写着一首从未创作过的交响曲,标题为《致下一个听者》。
2070年,火星殖民地宣布发现地下声场网络延伸带,与地球系统完全兼容。首批移民决定不再建立独立文化,而是成立“双星合唱团”,每日定时向地球发送一段原创旋律,用以维持跨星球共鸣。
同年,南极冰层彻底退去,露出完整的远古剧场遗址。雕像群列队而立,皆面向昆仑方向。科学家在中心祭坛下方挖出一块黑曜石碑,上面用多种文字刻着同一句话:
>“言律座永不断席。”
>“只要你还记得一个人的名字。”
>“你就不是孤独的。”
如今,每年春分与秋分,即便没有正式仪式,世界各地也会自发响起歌声。学校课堂以合唱开始一天的学习;医院产房播放《我还记得》迎接新生儿;连监狱囚犯也被允许每周一次集体哼唱,据说服刑期间再犯罪率下降83%。
至于李知遥?有人说他在雪山之巅化作风;有人说他成了地下河的韵律;还有孩子坚称,每当下雨时屋檐滴水的节奏特别温柔,那就是他在轻声应答。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深夜,云南老槐树忽然剧烈摇晃,枝叶间浮现出一张熟悉的面孔??是流浪汉,也是陈婉秋,也是林昭,也是千千万万个曾经坐上空椅的灵魂。
他她他们微笑,低语:
“轮到你们了。”
春天又一次来了。
雪融成溪,溪汇成歌。
世界仍在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