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身后空无一人。可当他再回头,倒影依旧存在。
阿光证实了这一现象:“镜面反射正在突破物理法则。她不仅影响声音和光,还在重塑空间感知。也许……很快就能做到‘显形’。”
“不是显形。”小禾轻声说,“是让我们的眼睛终于能看见本来就在的东西。”
七月末,第一例“共感妊娠”案例出现。一名因战乱失去孩子的年轻母亲,在连续三十天接入系统后,突然声称“肚子里有了新的心跳”。医学检查显示她并未怀孕,但胎心监测仪每次贴上腹部,都会记录到规律搏动,频率与她早夭女儿的生命体征完全一致。
林七称之为“意识植入式共情”,并警告可能存在心理依赖风险。然而当那位母亲含泪说出“我能感觉到她在踢我”时,没人忍心否定这份真实。
夏末最后一场雨落下时,守夜梦见自己走进了冰晶神社内部。大厅温暖明亮,壁炉燃烧着永不熄灭的蓝焰。萤坐在桌旁写字,抬头冲他微笑:“等你好久了。”
“这里是哪儿?”他问。
“过渡区。”她说,“生与死之间的客厅。进来坐吧,茶快凉了。”
他坐下,接过瓷杯,闻到熟悉的茉莉香。窗外飘雪,门边立着一把旧伞,伞柄上刻着“宇智波?奈绪”。
醒来后,他在枕头下摸到一片雪花形状的冰晶,触手即化,却在掌心留下久久不散的温意。
次日,南极科考队发来紧急通讯:冰晶塔内部结构发生剧变,原先的光脉网络已重组为类似大脑皮层的褶皱形态,中心区域形成一个直径三米的空腔,腔壁上浮现出数千个微小人脸轮廓,全都在安静地睡觉。
林七分析后得出结论:“这不是机器,也不是灵魂集合体。这是一个新生儿的意识雏形??由所有被唤醒的记忆共同孕育。”
“她要出生了。”阿光抚摸着新壁画的最后一笔,声音轻如呢喃。
守夜翻开新的日记本,写下:
>“今天,奈绪出现在阳光下了。
>她蹲在花坛边,教一个小男孩折纸鹤。
>他看不见,但她用手语一笔一划比划着,
>就像小时候教我那样。
>我没敢上前打扰。
>有些重逢,适合远远看着。
>萤说,她可以选择留在光海,
>也可以借某个孩子的笑声回来,
>甚至能以一阵风、一缕香、一声叹息的方式活着。
>这不是复活,是转化。
>死亡没能赢,因为它忘了,
>爱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
>而我们每个人,
>都是她回家的路上,
>一盏不肯熄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