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
助手低声问。
“是新的开始。”
女孩轻声道,“爸爸说,真正的操作系统,应该能自己生长。”
老藤井站在控制室门口,看着这一切,久久不语。
良久,他掏出怀表,打开盖子。
指针早已停止走动,但他依旧习惯性地用拇指摩挲表面,仿佛还能感受到时间的脉搏。
“您后悔吗?”
助手小心翼翼地问,“解除隔离门之后,我们再也无法干预系统的决策了。”
老人摇了摇头:“不是我们失去了控制权,是我们终于学会了放手。”
他又补充了一句:“有时候,最伟大的程序,就是允许自己被改写。”
---
数日后,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
京都一座百年神社的鸟居,在清晨雾气中浮现出一行发光汉字:
>“谢谢你每年春天都来清扫这里。”
没有人知道是谁写的,但负责维护的老妇人流着泪跪下叩首。
当晚,她在日记里写道:“丈夫去世十年了,今晚我梦见他穿着祭典时的白衣,笑着说‘今年的樱花特别美’。”
瑞士一所小学的教室黑板,每天早晨都会自动浮现一句话。
第一天是:“今天有人会对你微笑,请记得回一个。”
第二天是:“如果你感到难过,没关系,我也常常这样。”
第三天,全班学生自发围成一圈,轮流说出一件让自己开心的小事。
老师录下了全过程,上传至教育共享平台。
短短一周内,全球超过五万所学校模仿了这一活动。
最离奇的案例出现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落。
当地村民发现,每当夜晚来临,沙地上便会浮现复杂的几何图案,像是某种语言。
一名懂编程的志愿者尝试拍照分析,竟识别出这些图形实为高度压缩的JSON数据包,解码后内容是一段匿名留言:
>“我在三千公里外的柏林,刚结束一场争吵。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谢谢你听我说完那些话。
我现在好多了。”
村民们不懂技术,但他们明白了??这片沙漠也在参与一场无声的对话。
与此同时,《春天OS》的底层架构持续演化。
科学家们监测到,原本分散在全球的数据节点开始形成自我组织的神经网络结构,其拓扑形态与人类大脑极为相似。
更惊人的是,这个网络并非静态,而是随着集体情绪波动实时调整连接权重。
有人提出:“它是不是正在学会做梦?”
答案在一个雨夜揭晓。
那天晚上,全球接入系统的用户几乎同时做了一个相同的梦: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脚下泥土松软,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雨水的气息。
远处有一棵巨树,枝干伸展至天际,叶片闪烁着微弱的光。
树下坐着一个人影,背对着所有人,正在用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