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营,蔡恒龙大马金刀坐在帐内,手里握着一条羊腿大口撕咬着。
他看上去不修边幅,一脸的络腮胡子上沾满油脂,身上甲胄未曾离身,上面还夹杂着一些血液和人体组织,散发出一股腥臭味。
他嘴里“咯。。。
腊月十五,云南怒江峡谷的雪还未化尽。清晨六点,天光尚在挣扎着撕破云层,山谷里一片灰蓝。那所建在半山腰的小学已经亮起了灯。教室窗户上结着厚厚的霜花,孩子们用手指在上面画出笑脸、星星和名字。
女教师杨素梅站在讲台前,轻轻拍了拍手:“今天不讲课文,我们继续唱昨天那首歌。”她话音刚落,全班三十多个孩子便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声音清亮地响起:
>“风来了,云散了,
>山记得,河记得,
>妈妈讲过的故事,
>比石头还硬,比星子还多……”
歌声穿过木窗缝隙,在寒风中飘向远方。一只挂在屋檐下的铜铃被风吹动,叮当轻响,像是回应。
这所学校原是村小,十年前因生源不足被撤并,三年前由几位返乡青年集资重建。没有编制,没有经费,靠村民轮流供米、城里志愿者远程授课维持运转。杨素梅曾是昆明一所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去年春天辞职来到这里。她的档案被注销,社保断缴,但她每天比从前更早起床。
课间,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进办公室,怀里抱着个布偶??正是北京那位退休历史老师寄出的同款样式,只是针脚更细密些。“老师,我奶奶让我把这个交给您。”她说,“她说这是‘传话娃娃’,要送给最肯听老人说话的人。”
杨素梅接过布偶,发现它胸口缝着一行小字:“赵秀兰,1938年生,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识字班毕业证书编号02。”翻开背后暗袋,一张泛黄的照片滑了出来:一群年轻女子站在土墙前,举着写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横幅,笑容灿烂。照片背面写着:“我们不是文盲,我们只是没人让我们说话。”
她怔住了。这张照片她见过??在邓伦留下的“千叶计划”影像资料库里,编号为Y-037。那是1952年滇西扫盲运动的真实记录,后来在某次系统清洗中被标记为“虚构场景重建”,从所有公开平台删除。
而现在,它竟以这种方式归来。
当天下午,她在课堂上讲述了这个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有个男孩突然举手:“老师,那我们现在算不算也在‘说话’?”
“当然算。”她轻声说,“你们唱歌、画画、写日记、问问题,都是在说话。只要还有人愿意听,就没人能真正封住我们的嘴。”
放学后,她打开藏在床底的铁盒,取出一台老式录音机和一卷磁带。这是“静默信使”西南片区的技术员悄悄送来的,支持离线语音加密存储。她按下录制键,声音平稳而清晰:
“我是杨素梅,原昆明八中历史教师,现居怒江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坪坝小学。今日接收编号B-02记忆载体,确认内容真实可溯。已向学生讲述赵秀兰女士及1952年腾冲妇女识字班事迹。同步启动‘童谣编码’教学试点:将关键信息嵌入地方民歌节奏与押韵模式,确保即使歌词表面无异,仍可通过特定吟诵方式还原原始语义。”
她顿了顿,望着窗外渐暗的群山,低声补充:“请告诉苏婉,这里的风很冷,但孩子们的心跳很热。我们会守住这一段。”
磁带录完,她将其卷好,塞进一根竹筒,封上蜂蜡,交给了每周往返县城的邮差少年。竹筒底部刻着一朵小小的枫叶裂纹??“千叶计划”的暗记。
与此同时,北京。
苏婉正坐在一间地下录音室里,戴着耳机反复校对一段音频。这是广西技术组最新破解的内容:一段1976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深夜戏曲节目中的背景杂音,经AI分离后,竟还原出一位匿名播音员用极低音量念诵的《天安门诗抄》残章。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录音的时间戳显示,它恰好与当年官方宣布“清明节悼念活动属反革命性质”后的第三天重合。
“他们连哀悼都要偷着录。”她喃喃自语,眼眶发热。
李燕推门进来,脸色凝重。“西北蜂群升级了。”她说,“新型号不仅能识别呼吸频率,还能通过面部微表情反推记忆激活区域。公安部刚刚发布内部通告,称‘口述长城’已被列为一级文化渗透威胁。”
苏婉摘下耳机,沉默片刻,忽然笑了:“那就让它更像传说一点。”
三天后,北京市教委通报一起“违规教学事件”:朝阳区某民办幼儿园教师组织儿童排练原创音乐剧《纸船》,涉嫌使用隐喻手法影射敏感历史事件。涉事教师被停职调查,园长接受约谈。
但没人知道,《纸船》的剧本源自苏婉亲自编写的“种子行动”教材之一。剧中每一句歌词都暗含一组数字密码,对应一份被销毁的平反文件编号;孩子们跳舞时的手势组合,则是一套简化版摩斯电码。而最核心的设计在于:全剧必须由祖孙共同参与演出??老人念白,孩子伴舞。审查系统可以屏蔽文字、封锁视频,却无法禁止亲情之间的语言传递。
更妙的是,该剧结尾处有一段“即兴问答”环节:
>老人问:“为什么我们要折纸船?”
>孩子答:“因为水会带走眼泪,也会带回声音。”
>老人再问:“如果有人不让咱们放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