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88章 这大汉江山多美啊(第2页)

第188章 这大汉江山多美啊(第2页)

沮授摇头:“不可。今正值多事之秋,若杀戮过重,恐寒士族之心。不如贬为庶民,流放辽东戍边,既惩其罪,又留余地。”

诸葛亮年幼声细,却语出惊人:“使君,治乱世当用重典,然须明刑以立信。依亮之见,主谋者当诛,从犯可视情节轻重量刑。且宜公开审理,让百姓亲眼见证国法无私,方能使新政深入人心。”

众人皆点头称善。

刘备沉吟片刻,决然道:“主谋七人,斩于市曹;胁从者三十人,流放带方郡,终生不得返归。另发布《讨逆檄》,详述其罪,布告全郡。”

次日午时,东菜南市人山人海。七名叛逆绑缚刑场,百姓围观唾骂。刽子手挥刀之下,血溅黄土,万人齐呼:“忠奸分明!国法昭彰!”

与此同时,司马防亲自执笔撰写《讨逆书》,张贴城门、驿道、乡亭。文中痛斥袁绍“包藏祸心,蛊惑良民”,赞颂刘备“秉忠守义,护国安民”。短短三日,文书传遍青州,连北海孔融读罢亦拍案叫绝,当即修书表示愿共进退。

然而风暴并未止息。

五日后,北方急报:袁绍震怒,已命长子袁谭率军两万,屯兵历城,扬言“讨伐叛逆,清理门户”。与此同时,曹操遣使抵达东菜,带来亲笔书信一封,言辞恳切,称愿与刘备结为兄弟之盟,共抗强敌,并许诺提供粮草五千石、战马三百匹。

局势瞬息万变,犹如惊涛骇浪中的孤舟。

刘备再次召集众臣议事。

厅中气氛凝重。有人主张联曹抗袁,认为曹操势强且有天子之名,胜算更大;有人则担忧引狼入室,恐日后难以摆脱控制。

唯有诸葛亮沉默不语,直至众人争论不休,方才起身。

“诸位可知,当今之势,不在谁强谁弱,而在谁能自立?”他声音清越,却如利剑穿心,“袁绍欲吞我如蝼蚁,曹操欲纳我为附庸,二者皆视东菜为棋子。然我等若一味依附,终将沦为他人刀俎之肉。”

众人侧目。

他继续道:“昔者项羽强于刘邦,然终败于垓下;王莽篡汉,四海归心,不过十余年而覆灭。何也?因其失道也。今使君以仁政治郡,兴教化、均赋役、清吏治,百姓安居乐业,此谓得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纵使袁曹并至,只要我根基稳固,民心所向,何惧之有?”

满堂寂静。

良久,司马防抚掌叹曰:“十二之龄,竟有此等见识,真神童也!”

刘备目光炯炯,缓缓起身:“亮之所言,正合我心。我不愿做任何人的附庸,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东菜是我与百姓共同建立的家园,不容外人染指一分一毫!”

他环视诸将:“传令下去??

一、全面戒严,关闭四门,昼夜巡逻;

二、征召三万青壮,编入新军,由关云长、张翼德分统;

三、加固城墙,囤积粮草,准备持久之战;

四、派使者赴江东孙策、辽东公孙度处,谋求外援;

五、发布《誓师文》,昭告天下:东菜虽小,然寸土不让,寸血不降!”

命令如雷霆落下,全郡动员。

一时间,东菜上下如一台精密机器高速运转。工匠日夜赶造弓弩、箭矢、檑木;农夫交粮入库,换取凭证;妇孺缝制战袍,孩童传递文书。学堂暂停授课,改为战时文书训练所,诸葛瑾带领少年抄写军令,井然有序。

半月之内,新城防体系建成。城墙加高三丈,护城河拓宽五丈,设吊桥六座、箭楼十八座。虎贲营扩编至五千精锐,配备陌刀、铁铠,成为中坚力量。更有太史慈训练三千弓骑兵,专司机动突袭。

而最令人振奋的,是百姓的态度。

一日黄昏,一名老农挑着两筐红薯来到军营门口,执意要送给将士们充饥。守将问其姓名,老人只笑道:“我是东菜人。”

又有一群少女自发组织洗衣队,每日为前线士兵浆洗血衣;商贾联合捐出千匹布帛、五百头牛羊;就连昔日对新政颇有微词的老儒,也在学堂前挂出横幅:“宁为汉鬼,不作袁奴!”

民心可用,士气如虹。

这一日,晴空万里。刘备亲率文武登上城楼,检阅大军。

只见校场上,三万新军列阵整齐,刀枪如林,旌旗蔽日。关云长跨赤兔马,银甲红袍,威风凛凛;张翼德持丈八蛇矛,立于阵前,吼声震天;典韦披双铁戟,步行督阵,宛如战神降临。

刘备举起右手,全场肃静。

“诸将士!”他声音激昂,“敌人以为我们软弱可欺,以为我们会跪地求饶!但他们错了!东菜人从不低头,从不屈服!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土地、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尊严!”

“若有战,召必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