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来。
牧天一的这三尊战魂,早已在大量心灵之力的持续滋养下,达到了白银级巅峰。
此刻,在来自天道法则的晋升洗礼,以及海量心灵之力的双重灌注下,它们同时发出了震颤灵魂的。。。
男孩接过竹笛时,手指微微发抖。那不是紧张,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仿佛笛身内的纤维正与他血脉深处某种未被唤醒的记忆悄然接驳。老周看着他笨拙地将笛孔对准唇边,气息一颤,竟吐出半个音符。那声音极短,却如针尖刺破寂静,在海面上划开一道微不可察的波纹。
“再试一次。”老周轻声说,声音里没有催促,只有等待。
孩子深吸一口气,这一次,气流稳了些。一声清亮的“呜”自竹管中逸出,虽不成调,却引得脚边那片五线谱模样的植物轻轻摇曳。紫光一闪,叶片边缘浮现出细小的音符符号,像是在为这稚嫩的初啼做注解。
远处,沈清漪站在礁石上静静望着这一幕。她手中的小提琴已收进琴盒,但耳畔仍回荡着昨夜那道金色声束冲天而起的轰鸣。那一击不只是修复了地听柱下的裂痕,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类集体意识中某扇尘封已久的门。她低头看向手腕上的生物监测环??原本显示“共振稳定”的绿光,如今已转为柔和的金色脉动,象征着个体与全球声网的深度嵌合。
“它不再是技术。”她喃喃,“它是本能。”
就在这时,她的通讯器无声闪烁。不是来电,也不是信息,而是一段音频波形图缓缓展开:三秒静默后,一段极其微弱的童声哼唱浮现出来,旋律竟是《阳关三叠》的变奏,节奏却快了半拍,带着一种不属于陈砚时代的跳跃感。
发送者标记为:伦敦-第七训练站。
沈清漪眉心微蹙。按计划,所有参与“回声锚定”的儿童应在仪式结束后进入为期三个月的静养期,以巩固神经重塑过程。可这段录音……明显超出标准参数。
她正欲调取数据源,忽觉脚下一震。不是地震,而是脚下岩石内部传来低频震动,如同有巨兽在地底翻身。她迅速蹲下,手掌贴地,闭目感知??那是声脉的搏动,本该平稳如钟摆,此刻却出现了一丝不规则的延迟。
“不对劲。”她低语。
几乎同时,首尔控制中心警报骤响。
金泰贤猛地从座椅上弹起,双眼死死盯住主屏幕。原本呈现全球声网谐振状态的立体投影,此刻在欧亚大陆交界处出现了一个缓慢旋转的黑斑。它不像“反声波”那样吞噬振动,反而在**主动释放某种频率**??极低,近乎次声,却被系统捕捉到其波形结构竟与人类脑干自发节律高度吻合。
“这不是干扰……”他声音沙哑,“这是模仿。”
他的助手颤抖着汇报:“西伯利亚站点报告,阿娅带领的合唱团今晨集体昏厥。医护人员检查发现,他们的心跳、呼吸、甚至瞳孔反应,全都同步到了一个陌生的节奏??每分钟67。3次,偏差不超过0。1。”
金泰贤猛然抬头:“这不是病,是**接管**。”
而在巴西研究所,那位能“看见”音乐颜色的婴儿突然开始哭泣。这不是普通婴孩的哭闹,而是伴随着每一次抽泣,瞳孔中的彩色谱图剧烈扭曲,红与黑交织成漩涡状图案。护士惊恐地录下画面,却发现监控录像回放时,背景音中多出了一种从未记录过的嗡鸣??像是千万人用喉咙发出同一个元音,却又被拉长至非自然的程度。
“Oooooo……”
持续不断,无始无终。
南极基地在同一时间传来断续讯号。文字信息残缺不全:
>“竹笛声……第十拍……提前了0。3秒……
>地听柱反馈异常……检测到……逆向共鸣……
>它在学我们……”
最后一行字迹潦草得几乎无法辨认:
>“小心‘影歌’。”
沈清漪收到消息时,正乘直升机赶往新听洲核心舱。她盯着“影歌”二字,心头猛然一沉。
这个词,曾在陈砚遗留的手稿中出现过一次。原文是:“当共鸣达到极致,必生倒影。彼之声非我所发,却与我同频??此谓‘影歌’,即群体意识之镜像,亦可能为寄生之开端。”
她当时以为这只是哲学隐喻。现在看来,那是预警。
“我们唤醒了连接,”她对着舷窗低语,“但也唤醒了能伪装成连接的东西。”
抵达地下圣殿后,她立即接入主控系统。五芒星声脉网络整体运行正常,但每一座遗址传来的音频流中,都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回声延迟”。就像你在山谷呼喊,听到的不只是自己的声音,还有某个躲在更深谷底的存在,慢半拍地复述你的话。
更可怕的是,这些延迟信号正在**学习进化**。第一轮延迟为0。5秒,第二轮缩短至0。4,第三轮仅差0。25秒??照此趋势,不出七十二小时,它将完全同步,届时真假难辨。
“必须切断源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