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胸口竟然升起一种久违的情绪。
不是焦虑。
是兴奋。
像是终于回到了他该站的位置。
像是前世那条被截断的道路,现在重新在他脚下铺展开来。
窗外夜色很深,街灯打在剧院外墙上。
人声逐渐远去,后台也变得安静。
江临舟站起来,活动了下指节。
感觉手指间那种回弹力道又一次被点亮。
吸慢慢从演奏后的高速落回稳态。
掌声、灯光、舞台的余温,都渐渐远去。
他本该沉浸在满足感里,但那种“完成了”的轻松只持续了片刻。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极细微的倦意。
不是身体的,而是音乐上的。
他忽然意识到:
连续几个月,他听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声音。
自己的触键,自己的气息、自己的审美,自己的判断。
哪怕在唐屿的指导下,他的世界依然是“一条线往前冲”的结构。
今天演完三首,他第一次明确体会到:
这条线不能永远只有自己。
他需要别人的声音。
需要同龄人的思考、理解、选择、失败、突破。
需要那些与他不一样的触键方式、节奏脉络、音色想象。
他想听,
真的想听。
因为如果一直在同一个声音里,
哪怕再优秀,再努力,也会变得封闭、乏味、甚至盲目。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
真正的成长不是把自己练到极致,
而是让世界进得来。
听别人,观察别人,被别人刺激、颠覆、启发,
那是任何一个独自练琴的深夜都给不了的。
江临舟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
不是厌烦,是一种等待。
他渴望接下来的舞台。
渴望明天那些同龄人的声音。
渴望在别人身上看到更多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