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
郑芝龙连忙拱手说:“请皇上明示,臣等遵循圣意行事。”
朱由校站起身,背著手在屋里走来走去。
他一转头看到谢兴国诧异的神情,指了指郑芝龙说。
“朕有个习惯,边讲话边思考时,喜欢走来走去。
郑芝龙已经习惯了,谢兴国还没习惯,不过没关係,多看两次就习惯了。”
郑芝龙和谢兴国对视一眼,都笑了。
尤其是谢兴国,心里万万没有想到,皇帝陛下这么隨和,跟自己说话时非常坦诚,就像好友之间在商量什么事情一样。
朱由校继续说。
“德川幕府执行的锁国方略,他们非常排斥西夷和大明的商品,以及任何新的思想和文化。
在他们看来,东倭最好变成一潭死水,所有人在这潭死水井然有序,千年不变,这样他们就觉得安稳了,幕府的统治就永固。”
刘若愚带著四个內直房的小內侍,用新出的钢尖笔在奋疾书写,把朱由校的每一个字都记下。
过后他们会被朱由校这些即时思考的的讲话整理出来,朱由校过一遍,选摘部分发表在报纸和《內参方略》上。
为什么要用新式钢笔,因为那个书写快,才能跟上朱由校讲话的节奏。
“东倭幕府的德川家不知道器的威力,不知道西夷快船的厉害吗?
他们知道。
当初战国混战时,他们有见识过火枪的威力。万历年间入侵朝鲜,跟我们大明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器交战。
他们上下都很清楚火器的威力,也清楚新科技的威力。
他们不是傻子。
在那个时候,他们非常欢迎新科技,欢迎大明和西夷贩运火器过去,也鼓励工匠仿製各式火器。。。
可是等到德川家把东倭一统后,他们马上就变脸,锁上国门,只留一两道缝。本国的工匠严禁打造火器,甚至用严酷刑律来执行这些举措。
为什么?
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战乱时,火器和科技能帮他们增强实力,打败敌人,所以他们欢迎。
太平时,火器和科技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增强镇压地方的难度,使得他们的治理变得动盪,所以他们要严厉打击火器和科技。
他们的思路跟江南士林一样。
为什么?
因为江南士林跟他们一样,属於既得利益群体,他们希望现在的一切东西都稳定,不希望有一丝半分的变故。
死水一潭,局势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变化动盪,无法预测后果,则是他们最担心的。”
朱由校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的想法。
难怪歷史上明亡后,一些理学大儒逃到东倭,受到热烈欢迎和极度的吹捧,奉为治国明理。
无非就是那一套是静態到了极致的治国理念。
为什么大明和东倭,还有朝鲜的统治者会有这种想法?
无非就是目前效率用处不大,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生產效率,跟秦汉时相差不大,每亩產量没有增长多少,社会还在进行存量竞爭。
一旦竞爭到极限,就会清场。
减少人口,也就是竞爭基数,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