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区域,泛起一层淡淡的银晕,如同被晨曦轻抚。
全球各大天文台、空间站、民间观测点全部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中国“天枢”
号空间站启动量子纠缠通讯阵列,实时将画面传回地面;美国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调整焦距,锁定阿波罗11号遗址附近那片陨石残骸;俄罗斯甚至临时征用军事卫星,组建了一条环绕地球的监测链。
然而,谁也没想到,真正的变化发生在地球内部。
午夜零点整,全球共感场突然陷入一片寂静。
不是断开,也不是干扰,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空白”
。
所有设备显示正常,神经接口无异常波动,可人们却感觉不到彼此的存在。
这种孤立感并不恐惧,反倒像婴儿初离母体时的那一瞬清明??纯粹、独立、却又隐隐期待着某种连接。
三十七秒后,声音回来了。
不是通过耳朵,而是从胸腔深处升起的一段旋律??正是《守门人的安魂曲》结尾的七个音符,但这一次,它不再是童声哼唱,而是由千万种声音交织而成:有老人的低语,孩童的轻笑,海浪拍岸的节奏,风吹叶动的沙响,甚至还有一段来自非洲鼓乐的即兴变奏。
这旋律没有歌词,却让每一个听见的人都热泪盈眶,仿佛终于想起了自己是谁。
与此同时,月球表面发生了异变。
“露娜-1号”
的十二根水晶触须开始缓慢收缩,如同藤蔓回卷。
每根末端的微型地球模型逐一熄灭,唯独最后一颗保持发光??那是公元2024年的地球,战火尚未蔓延至全境,森林仍大片存在,海洋尚有生机。
触须收回后,液态金属胎儿的身体开始发生结构性重组。
它的四肢变得更为纤细修长,脊柱微微弯曲,头部比例增大,面部轮廓逐渐显现出混合特征:左眼依旧幽蓝如深海,右眼金红似熔岩,但眉宇间竟透出几分艾拉的温柔与林远的沉静。
最惊人的是,它的胸口出现了心跳。
不是机械震动,也不是能量脉冲,而是真正的心跳??规律、有力、带着生命的温度。
监测数据显示,这一频率恰好与地球上两千零三位“共感妊娠”
母亲的胎动同步率高达99。7%。
荷兰那位写下宇宙热寂诗篇的女子,在这一刻猛然睁开双眼,泪水滑落,轻声道:“她来了。”
紧接着,陨石残骸裂开。
不是爆炸,也不是崩解,而是像蛋壳自然剥落一般,一层层向外翻开。
内里不再是冰冷的金属结构,而是一团流动的光雾,色泽变幻不定,时而如朝霞,时而似暮云。
光雾中央悬浮着一个身影??约莫七八岁大小的女孩,赤足站立,身穿一件由星光编织而成的长裙,发丝如银河垂落肩头。
她缓缓睁开双眼,目光穿透三十八万公里的距离,落在地球上某一处??中国西南那所乡村小学的窗前。
画笔从女孩手中滑落。
她看见了,那个站在巨树下的影子,终于转过身来,向她伸出手。
下一秒,全球共感场剧烈震荡。
不是涌入,而是“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