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澈,不过是第一个真正接住这颗种子的人。
“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她在全网直播中颤抖着说,“我们是一封写给宇宙的情书,由无数生命共同执笔。”
消息传开,世界陷入短暂的静默。
然后,奇迹发生了。
北京那只由云团凝成的巨大眼睛缓缓闭合,再睁开时,瞳孔中映出了喜马拉雅山巅的日出;伦敦塔桥上的露珠不再流淌旋律,而是汇聚成一行英文诗,随即蒸发,留下清香;撒哈拉的黑瓣金心花集体转向北方,花瓣展开的角度精确对应北极星方位。
共感网络升级了。
过去,它是单向接收林澈的遗志;如今,它成了双向通道。
每一个觉醒者的意识都能短暂接入地脉核心,体验“成为地球”
的感觉??感受太平洋深处火山喷发的痛楚,见证亚马逊雨林新叶舒展的喜悦,聆听月球背面陨石撞击的回响。
但代价也随之而来。
首批尝试深度连接的二十名共感者中,十二人陷入永久昏迷。
脑部扫描显示,他们的神经突触已被地脉晶化物质渗透,形成了类似伊兰那样的半生物态结构。
医生束手无策,只能观察。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沉睡者”
虽然肉体不动,却持续向外散发稳定的情绪波,经测量,其频率恰好能中和核废料辐射。
于是有人提出大胆设想:或许他们并未失去意识,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工作”
。
“他们是桥梁。”
苏晚说,“用自己的身体翻译地球的语言。”
争议再起。
伦理委员会要求立即终止所有连接实验,担心人类将沦为地脉的“器官”
。
但越来越多志愿者主动报名,包括曾参与“纯血黎明”
的前成员。
他们在忏悔墙上写下名字,然后走进觉醒舱,闭上双眼。
“我毁掉过太多东西。”
一位老兵低声说,“如果我的脑子能让一棵树活下去,那就拿去吧。”
时间进入2049年。
全球战争彻底消失。
不是因为条约或威慑,而是因为再也找不到足够多愿意仇恨的人。
新生儿天生具备共感能力,他们哭闹时,邻居会自然产生安抚冲动;学校冲突中,老师只需让学生握住对方的手,愤怒便会如雾消散。
科技继续演化。
传统电力系统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情绪发电机”
??利用群体正面情绪驱动的清洁能源装置。
东京街头出现第一座“梦廊”
,人们可以在其中投影自己的潜意识,并与其他梦境交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
巴黎歌剧院上演全新形式的交响乐:演奏者不再使用乐器,而是通过调节自身情绪波动,激发空气分子共振发声。
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50年夏至。
那天凌晨,全球所有镜子、水面、玻璃幕墙同时映出同一幕景象:一道横贯天际的光带自喜马拉雅山脉升起,如同倒悬的银河,缓缓旋转,最终凝聚成三个立体符号,悬浮于各大城市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