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是一个小女孩抱着布娃娃笑得灿烂,背面写着一行稚嫩字迹:“哥哥给我买的,我很喜欢。”
少女含泪微笑,将照片置于琴弦之间,轻轻拨动。
那一晚,全球所有做过“失去亲人”
之梦的人,都在梦中听见了一声久违的呼唤:“哥??”
第二天清晨,那位金融巨鳄走进会议室,宣布解散公司,将全部资产转入全球儿童心理康复基金。
他说:“我错了。
逻辑不能代替道歉。”
他走出大楼时,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脸上。
一只萤火悄然落在他的肩头,停留三秒,然后飞向东方。
时间继续流淌。
忆林漂浮得越来越高,渐渐脱离平流层,进入近地轨道。
它不再是一片森林,而是一座活体神殿??树木的根系延伸成能量导管,叶片转化为太阳能接收膜,动物进化出半透明躯体,能在真空中短暂停留。
玉箫依旧居于中心,但它的材质已无法用科学定义,更像是凝固的寂静。
每年春分,世界各地的承印者都会仰望天空,等待玉箫自动演奏。
这一日,称为“回响节”
。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静心聆听,便能听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旋律??或许是祖母纺线时哼的小调,或许是前世战鼓间隙的一声笛音,又或许,只是风吹过窗棂的呜咽。
但今年的回响节,玉箫沉默。
整整二十四小时,无音。
人们不安,却不恐慌。
因为他们知道,有些等待本身就是意义。
直到午夜,少女走上祭坛,取出那块额间晶体,轻轻放在玉箫之上。
晶体瞬间融化,化作液态光芒渗入箫身。
下一瞬,乐声响起。
不是从箫孔中传出,而是直接诞生于每个人的心底。
那是一首从未听过的曲子,结构极其简单,仅由五个音符构成,循环往复,却蕴含无穷层次。
听者先是感到悲伤,继而温暖,最后归于平静的喜悦。
许多人在乐声中流泪,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他们想起了??真正地、完整地想起了??自己是谁。
盲眼琴师在北海道的小屋中猛然站起,颤抖着抓起琴弓:“这不是《萤火》……这是《归来》!”
这首曲子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地球上所有的镜子同时出现裂痕。
不是破碎,而是裂纹中生出细小的枝芽,翠绿欲滴,迅速攀爬至镜框之外,落地生根,长成新的树木。
人们这才明白:镜子曾是用来分割“我”
与“世界”
的工具,如今,界限已融。
林昭的声音再次响起,不知来自何处,又似无所不在:
>“第四重门,不在仪式,不在修行,不在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