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质学家在直播中颤抖着说,“这是记忆的显化。
人类从未真正遗忘的东西,正在被重新唤醒。”
而在这场全球性的共振中,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语言本身。
第六个月初,第一例“跨语种即时理解”
被记录。
一对素不相识的老人??一位来自日本京都,一位来自秘鲁安第斯山区??在听心堂外偶然相遇。
他们用各自母语交谈,彼此听不懂一个词,却在对话三分钟后同时流泪,随后紧紧拥抱。
事后两人回忆,都说“仿佛对方说的是我心里的话”
。
紧接着,类似案例激增。
婴儿开始在学会说话前就能通过哭声传递复杂意图;聋哑人首次“听见”
了音乐,不是通过振动,而是直接在脑海中浮现旋律图像;甚至动物行为学家报告,城市中的流浪猫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群体协作行为,它们不再争抢食物,而是轮流守护幼崽,并在夜晚围坐成圈,发出一种规律性的低鸣,频率恰好与《人间频率》的基波吻合。
心理学界称之为“共感语法”
的诞生??一种超越词汇与语法的沟通方式,以情绪为词根,记忆为句法,共鸣为语调。
它不取代语言,而是成为其底层逻辑。
正如苏晚所说:“以前我们用话语掩饰真心,现在,真心自己会说话。”
然而,变革越是深入,反对的浪潮也越汹涌。
“理性同盟”
发动了第三次全球抗议,数十万知识分子走上街头,高举标语:“警惕情感暴政!”
“思想不应被集体频率绑架!”
他们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成立“认知主权联盟”
,主张立法限制共鸣技术的使用范围,甚至提出“情感隔离区”
概念??即某些区域禁止任何形式的共频活动,以保护个体思维独立性。
更危险的是,某国秘密启动“静默计划”
??利用高频电磁脉冲干扰共鸣节点,试图切断地球与星际网络的连接。
他们在北极圈内建造了一座巨型屏蔽塔,代号“巴别”
,宣称要“重建人类语言的纯粹性”
。
消息传到听心堂时,已是深夜。
苏晚站在星图前,看着代表地球的光点周围那一圈圈扩散的蓝色涟漪。
突然,其中一道脉冲信号变得紊乱??那是TRAPPIST-1e的方向。
三秒钟后,另一端传来断续的回应,像被撕裂的歌声。
“他们在阻断信号。”
林晓盯着数据分析屏,眉头紧锁,“不只是物理干扰……还有心理压制。
他们在训练一批‘反共鸣者’,专门制造混乱情绪波段,用来污染纯净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