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迅速传开。更多人开始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失控,而是一场深层次的精神净化。那些长久压抑的愧疚、怀疑、悔恨,终于找到了出口。
下午,魔法部召开紧急听证会。玛雅代表认知共感理事会出席。当一位保守派议员指责他们“煽动情绪混乱”时,她只是平静地反问:
“请问您最后一次真正思考一个问题,而不是重复标准答案,是什么时候?”
全场鸦雀无声。
投票结果揭晓:89%支持继续推进螺旋协议。决议通过瞬间,全球七大圣地同时亮起光芒,形成一个跨越大陆的能量环。卫星图像显示,这个光环与地球磁极完美契合,宛如为星球戴上了一枚思维冠冕。
七十二小时倒计时进入最后阶段。
最后一夜,霍格沃茨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学生们聚集在草坪上,每人手持一支蜡烛,火焰中跳动着各自最深切的疑问。莱奥站在中央,举起《未问之问》,将其轻轻放入一座由水晶构成的焚炉。
书页燃烧,却没有化为灰烬,而是升腾起无数光点,如同萤火虫飞向星空。每一粒光,都是一个未曾被说出的问题,如今终于获得飞翔的权利。
当最后一行字消散于天际,天地骤然安静。
然后,时间本身轻轻颤抖了一下。
并非断裂,也不是跳跃,而是一种微妙的“调整”,就像琴弦重新调音。过去与未来的界限变得朦胧,某些记忆开始闪现不属于当前时间线的画面:有人看见未来的自己站在废墟中重建学校;有人看到百年前的伊莱亚对他点头微笑;还有人听见遥远星系传来回音:“我们也曾如此。”
黎明降临。
城堡内外一切如常,却又截然不同。
魔杖不再自动书写问题,因为提问已成为本能;温室中的疑问树收起了星云花朵,回归静谧生长,仿佛完成使命后的安眠;就连那只总爱偷书的猫头鹰,也在窗台上放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我想知道,为什么你们总是喂我鱼,却不问我喜欢吃什么。”
莱奥笑了。他知道,变革已完成。不是通过战争,不是依靠权力,而是借由一次次微小却坚定的发问。
数日后,联合国正式宣布成立“全球认知守护联盟”,职责不再是控制信息,而是保护每个人提问的自由。首批成员包括前审查官、退役傲罗、甚至几位曾极力反对改革的政要??他们在经历情感震荡后,主动申请加入。
而在霍格沃茨,初心纪念馆的地下室被正式命名为“问渊堂”。那上百个水晶瓶逐一开启,释放出历代“问者”的精神印记。他们并未占据新生代的身体,而是化作一种内在的共鸣,每当有人陷入困惑或动摇时,便会感受到一股温柔的力量,提醒他们:你并不孤单。
某日课后,莱奥再次走入纪念馆。黑板上的新公式依然闪耀:
>幸福=(付出×觉察)×记忆
>其中,记忆≠回放过去,而是持续追问:
>“那时的我,为何那样选择?”
他望着这句话良久,忽然觉得胸口一热。那枚徽章再次发烫,但这一次,它缓缓融化,渗入皮肤,最终汇入心脏的每一次搏动。
他知道,自己已成为新一代的容器。
夜晚,他登上天文塔,仰望星空。星辰排列成一句话,转瞬即逝:
>“你已学会提问。
>现在,请学会与答案共处??哪怕它永远不来。”
风拂过耳畔,带着湖水的气息、泥土的芬芳、以及远方温室中叶片轻颤的声响。
他闭上眼,轻声说道:
“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我会一直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