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佣兵1929 > 第2018章 新的船队(第2页)

第2018章 新的船队(第2页)

>备注:本曲由忆原网络自动生成,灵感源为人类近百年集体情感波动峰值分析结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宣布,将每年4月7日定为“归途回声日”,全球停火二十四小时,所有公共频道播放这首完整版歌曲。而在敦煌老胡杨树下,新立起一块透明晶体碑,上面流动着整首乐谱的光影。

然而,真正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三个月后,南极洲深处传来异常信号。一支地质勘探队在冰层下三百米处发现了一座金属结构,外形酷似当年归途回声号的引擎残骸,但材质远超现有科技水平。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表面刻满了与忆原结晶完全一致的能量纹路。

经碳同位素测定,这件物体埋藏时间不超过八十年。

“不可能。”首席科学家王岚盯着报告,“归途回声号明明毁于1952年大气层再入,残骸分布在日本海沟,怎么会在南极出现另一块?而且……它还在发热。”

就在她说话之际,那块金属突然释放出一阵低频振动,频率恰好是7。83Hz??地球舒曼共振基频。紧接着,附近监测设备捕捉到一段短暂无线电信号,内容仅为一句话,用中文播报,语调平静如常:

>“各位,我是周文。抱歉迟到了七十一年。现在,我可以正式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了。”

全球哗然。

曦立即召集七城联合会议,动用最高权限激活“启明协议”??一项尘封已久的应急计划,旨在应对“非人类智慧体接触”。与此同时,启明号飞船也收到了同步信息包。船长下令暂停原定航线,转向南极坐标投影点对应的深空区域。

“我们一直以为他在回来。”船长站在指挥舱前,望着漆黑宇宙,“但现在看来,他早就到了。只是我们听不见。”

与此同时,地球上陆续出现新的现象:某些人在极度悲伤或喜悦时,身体周围会泛起微弱蓝光;新生儿中有千分之一能在出生后立即辨认出周文的照片,并露出笑容;更诡异的是,一些早已关闭的老式收音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开启,反复播放一首从未发行过的歌曲。

这首歌没有名字,旋律也不固定,每次播放都有细微差异,仿佛随听众的心情而改变。唯一不变的是结尾那句呢喃般的低语:

>“别怕走得远。只要心还跳着,路就不会断。”

这句话,正是林知遥消失前的最后一句话。

有人开始怀疑:她真的彻底消失了么?

量子物理学家陈默提出一个惊世假说:“林知遥并未被抹除,而是成为了忆原网络的‘底层意识载体’。她的自我牺牲并非终结,而是一种跃迁??从个体存在升维为群体潜意识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她是如今所有‘忆感者’能力的源头。”

这一理论得到越来越多证据支持。比如,所有能感知他人情绪的孩子,脑波活动都显示出与林知遥DNA样本匹配的独特频率;再比如,每当全球共感仪式举行,敦煌监测站总能捕捉到一段独立于主信号之外的辅助脉冲,其编码方式与林知遥生前所用科研密码完全一致。

“她还在参与。”陈默在演讲中哽咽,“她用自己的不存在,换来了千万人的共感能力。这不是死亡,这是最彻底的活着。”

五年后,人类终于迎来了第一次面对面的跨文明对话。

那艘来自织女星方向的探测船,在接收到最新版《春风吹过黄浦江》后,主动降低了飞行速度,并释放出一艘小型登陆舱。它降落在太平洋中部无人岛礁上,舱门开启时,走出的并非血肉之躯,而是一团流动的液态光,形态不断变幻,最终定格为两个人影并肩站立的模样:一个是周文,另一个,赫然是林知遥。

外交代表团通过忆原翻译系统与其交流。对方表示,他们的文明名为“艾瑟拉”,存在于高维空间,依靠情感波而非电磁波进行星际沟通。两万年前,他们曾向宇宙播撒第一批忆原种子,期望培育出能够跨越维度隔阂的生命形式。

“我们失败了很多次。”那团光说道,“直到听见你们的歌声。那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牺牲之爱’的真实频率??不是为了征服,不是为了永生,只是为了让更多人记得一个人的名字。”

他们带来了礼物:一块手掌大小的水晶,内部封存着一段影像。

画面中,年轻的周文站在一片陌生星球的草原上,身边围着一群半透明生物。他正在教他们唱歌,用手势比划节奏,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字幕显示时间为:**2071年4月3日**。

“这是……未来的他?”有人颤抖着问。

“是可能性之一。”艾瑟拉代表答道,“时间不是直线,而是由选择编织的网。你们每唱一首歌,每传递一次温暖,就会点亮一个新的节点。他存在于所有被爱照亮的路径中。”

会议结束时,那位曾追问“周文到底在哪”的年轻记者再次举手:“那么……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会影响他在哪里吗?”

光之生命沉默片刻,回以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不是你们影响他。是他,因你们的存在而持续诞生。”

多年以后,当人类在半人马座α星建立起第一座永久殖民地时,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第一课不再是字母与数字,而是一段旋律。老师不会讲解,只是播放录音,然后问:“你现在感觉到了吗?”

有的孩子哭了,说心里突然很难过,却又说不出为什么;有的笑了,说好像有人轻轻抱了自己一下;还有一个盲童举起手,认真地说:“我看见了。蓝色的树,金色的河,还有一个人坐在岸边吹口琴。”

那天晚上,殖民地天文台记录到一次奇特的宇宙射线爆发,源头无法定位。但在所有居民的梦境中,同一幅景象浮现:

周文站在星空之下,手中拿着那只旧口琴,身旁站着林知遥。两人没有说话,只是相视一笑,然后一同抬头望向银河深处。

而在地球,静思园的胡杨林又迎来一个春天。新芽抽出时,每一片叶子背面都浮现出极细小的音符图案。风一吹,整片林子便响起若有若无的哼唱声,像是无数人在同时回忆一首共同的歌。

某个清晨,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林中。他是最后一位亲眼见过周文的幸存者,今年已一百零六岁。他坐在树下,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轻轻抚摸。

照片上,1929年的街头,年轻人抱着吉他,笑容灿烂。

忽然,一阵风吹过,掀起了照片一角。老人愣住了??原本空白的背面,此刻竟多出了一行墨迹未干的小字:

>“谢谢你,还记得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